短时记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特点1、记忆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 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 例如,要记住2824714932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若把它分成28(局号)、2471(总机号)和4932(分机号)3组,就能减轻记忆的负担,扩大记忆的容量。 特点2、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美国的彼得森夫妇做了有关实验,证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有人把短时记忆比作电话号码式记忆,意思是说,人们为了打电话,先查找号码,查到后立刻拨号,通完了话,号码也就随即忘掉,号码在短时记忆中就保持这样短的时间。第 1 页 1959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夫妇(Peterson and Peterson)做了有关的实验。他们编制了由3个辅音组成的字母表,如GKB,PST,RUD等,每次给被试听3个辅音字母后,立即让他们从某一个三位数开始作连续减3的运算,还要把结果报告出来,如从267开始连续减3,读出273,270、267……直到主试发出开始回忆字母的信号。进行心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试默默复述。从字母呈现到开始回忆经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分别是3秒、6秒、9秒、12秒、15秒和18秒。事先被试并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运算,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同时距的延缓回忆的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延缓3秒再进行回忆时,已出现了明显的遗忘,正确回忆率仅达80%,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正确回忆率继续下降,当延长到18秒时,被试正确回忆率仅为10%,超过18秒,正确回忆率即不再继续下降,维持在10%的接近值上。这说明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特点3、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是被自动地登记下来的,内容不易为人们所意识。只有对感觉信息给以格外地注意或进行模式识别,并赋予一定意义时,才能被意识到,此时信息已转入短时记忆,正处在人们当前的意识中。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静态的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如果不是有意义地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6ebf0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