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述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我国的优秀古典小说,在我国文学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从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述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人革命英雄的转化进程。故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划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上,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故事中的景物描述对文章展开情节、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及深化主题起必然的作用。第十回的回目中的“风雪” 也就成了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文章里面直接描述风雪有三处,一是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季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而这时矛盾冲突的浪头也随着大雪的初降而渐渐涌起。二是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在景物描述上,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这些对雪的本身描述生动传神,而且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1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得更猛”。作者十分巧妙地抓住了下雪时间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恰本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 故事中不仅正面直接的对“风雪”进行了描述,同时从侧面描述中也衬托了“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述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从而衬托了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感觉身上酷寒”,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述人物的动作、感觉时,不时不忘风雪。景物描述虽着墨不多,均但对风雪的直接描述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述和人物描述揉合在一路,使读者感到,林冲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当中,而且对那时的风大雪紧,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层层发展、慢慢引向高潮的作用,同时也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 这些描述在文章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衬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招架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咆哮,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毅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同时,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饮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因为风雪大,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2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这些等等。描述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是贯穿文章故事的主要线索。 同时文章也将“风雪”进行了对比从而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和故事的主题。陆谦火烧草料场, “火”和“雪”这两种具有明显对比性的事物,也具有必然的象征意义。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孤单、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衬托了林冲的招架怒火。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火”和“雪”的具体描述,不但简练、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划人物性格服务。 “风雪山神庙”这一回对风雪的描述与人物性格的转变,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衬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鲁迅先生在他落款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公共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适当的。故事中风雪这种恶劣的天气也象征着作者想要表达的那时一种恶劣而又腐败混乱的社会。同时也完成了故事主角林冲由“忍”到“不忍”,由一种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物形象到最后一种叛逆,刚强形象的成功转变。 583班333号钟凯玥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810831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