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治疗有哪些原则? 我们试想或回想一下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就不难发现,其实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他们是失去自我意识的,并且在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家人也可能会因为精神疾病是一种发作起来极其不稳定的疾病而无法做到正确的护理,要想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我们就需要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了解,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持续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多系慢性疾病,其治疗和康复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应有长期的治疗计划。即使是急性或者亚急性精神障碍,在症状缓解后都需要持续地治疗,才能巩固疗效和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二、综合治疗原则 患者自身具有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特征,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又与具体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关联,因此,在治疗上应综合考虑,要采取药物治疗、精神或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或环境治疗等综合措施,只有这样才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治疗模式。 三、治疗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即使诊断相同,也要因人而异,为每一个患者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家庭护理原则 促使精神病人重返社会是精神疾病的治疗目标,也就是在病情完全缓解之后,使其能够正常地融入到社会中,能维持社会生活,因而需要药物的维持治疗及有助于治疗康复的环境,因此希望家属可以配合做好这些原则才好。 现实生活中不少接受治疗之后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以上内容就是精神疾病治疗的几大原则,如果能做好便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遏制病情的发展,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976ad5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