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重点赏析

时间:2022-09-11 15:01: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和重点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重点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二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



1 3




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名句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时,月光悄悄地进了门。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2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环境,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悲凉心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6979ba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