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诵读指导

时间:2023-02-18 13:02: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蜀道难》诵读指导

【作品原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朗读指导】

天宝初年,李白入长安不久,友人王炎入蜀,李白写诗为其赠别,规劝友人不要久羁蜀中,应早日归来。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以蜀道险阻难以逾越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而这一点,恰恰触动了初入长安的李白追求功名而未竟的心绪。因此送友人入蜀时,他便借用“蜀道难”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作者在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羁旅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作品一开篇,便直抒胸臆,以吟唱的方式感慨蜀道之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句子在文中一共出现三次,不同的层次发出不同的慨叹,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因此在开篇诵读“噫吁嚱”的时候,一定要感情饱满,语气绵长,为后面的赞叹感慨尽力蓄势。接下来,作者借用典故,描写蜀道历史之悠远,可以用回忆的深沉语调来朗诵。而其中的“横绝”“地崩山摧”等词语,尽写蜀道之高峻、摄人心魄,应读出一种吞山纳海的气势来。之后作者借用“六龙回日”的典故,用黄鹤、猿猱来衬托蜀道之难,最后用细节描写“扪”、“历”、“仰胁息”、“抚膺”“长叹”来烘托蜀道之难,令人行而生畏,在朗诵的时候,可以语气低沉一些,气息缓慢一些,读出畏惧感。

第二段第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应读出作者对友人的担忧挂念。接下来作者 “悲鸟号古木”的凄惨之声、“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冷冽之声营造一种阴森凄绝的气氛,读的过程中,不妨合理运用颤音来表现这种气氛。然后是作者对于蜀道之难的第二次感慨,“使人听此凋朱颜”,用人的反应来加以衬托,要读出令人心生寒意的感觉。后面的“连峰”“枯松”“飞湍瀑流”“砯崖转石”,一连串正面描写,从形与声两个角


度表现蜀道的险峻,要读得急促而一气呵成。最后一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表达作者对友人入蜀的担心,“胡为乎”要重读强调。

如果前两段只是在客观描写蜀道险阻难以逾越的话,第三段则借历史渊源对蜀地政治形势险峻进行描写,对友人早日归家的劝诫。第三段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读出历史的回响与地势易守难攻的慨叹;“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个四字句,紧锣密鼓地描写蜀地局势艰难,令人心生惧怖,所以在语气上也要一气呵成,读出紧张感、惶恐感。而最后一句,是作者对蜀道之难的第三次感慨,“侧身西望长咨嗟”,要读出深沉的感叹。

读李白的诗,感情基调还是要以豪迈雄壮为主,本诗又有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慨叹,因此在豪迈中应揉进沉重的悲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77a64d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