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成语意思及典故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汉语成语 ,拼音是cè yǐn zhī xīn,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恻隐之心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一、恻隐之心成语解释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二、恻隐之心成语典故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 ‘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 、周武王 当 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 、周厉王 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 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 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 这样不善良的侄 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 贤臣。’如今老师说 ‘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 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 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 ,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 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 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 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 故。《诗经 》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 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 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 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三、恻隐之心成语造句 1、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2、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每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3、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4、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5、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6、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7、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8、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9、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10、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ecc9eff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