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知识点提要第四部分:社会学知识 社会结构:是指某一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或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社会结构最重要的成分时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人格,并学习其所在社会和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化使人从“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使社会、文化得以维持和传承,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是四种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社会互动:指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过程。 社会角色:是人们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包括一整套与此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应该采取哪些适当行为的准则。可分为民俗和民德,法律属于民德范畴。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社会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通过持续互动构成的集合体,这些人有共同的认同,而且对彼此的行为有相同而确定的期望。有两种类型,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组织:组织具有劳动分工、权力的集中、成员关系经常变化的特征。 社区:略 性别:人类分为男女是基于生物学上的一个事实——性。 家庭:略 社会分层:是根据获得社会报酬的机会上的差异,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 社会流动:指人们在社会空间中,从一个地位或阶级向另一个地位或阶级层的移动。 社会变迁:指文化、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模式中时时发生的变化,既包括变化的过程,也指变化的结果。 现代化: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工业化、城市化和科层制化。 社会工作: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使用专业技能向有困难、有问题、需要帮助的个人、家庭或社区提供帮助的专业服务。 社会保障:是一项国家责任。 社会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影响较大的动机理论。 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直觉反应,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态度:分析态度要同时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行为意向和认知。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从众行为: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准则,放弃自己的想法,转变原来的态度的现象。分为表面顺从和内心接受两种类型。 群体心理:指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共有的、有利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大众心理:所谓大众是指大众传媒为主要信息来源的无组织群体。大众心理就是以大众身份出现的无组织群体的心理。 主要大众心理表现为,流行(或时尚)、流言、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9b3e0216fc700abb68fc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