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之冠——黄公望

时间:2023-04-17 06:3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元四家”之冠——黄公望

/薄松年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他创造的独特山水画风格样式及笔墨技巧经常和明清文人画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他被列为“元四家”之首,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明代王世贞论及古代山水画艺术时谓:“山水画,大小李(指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一变也,(浩)关(仝)(源)(然)又一变也,(松年)李(唐)(远)夏(圭)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不止阐明山水画由唐至元风格的嬗变,更指出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创新中名家巨匠的突出贡献,从中也可见到大痴道人黄公望在山水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来山水画在绘画艺术走向全面成熟的宋代已发生飞跃性的进步,高度的写实技巧,优美的意境创造,形成生动逼真精密不苟的画风。至南宋时,社会上的名家高手聚集于宫廷画院,李、刘、马、夏又另出新意,精心设计的一角半边的构图和刚劲奇峭的山水形象风靡一时。由于迎合贵族及世俗的审美取向,当时艺术上也出现细巧刻露,甚至萎靡柔丽之习。元代统治者崛起于漠北,入主中原后未再经营画院建设,南宋画风亦渐失去社会的支持而为之衰谢;但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剧烈变更,却导致了文人士大夫绘画异军突起别开生面,特别是水墨写意山水画取得极为突出的成就。在这一画风转变中,元代前期的赵孟頫标榜“古意”追求朴素文雅的“士气”,提倡以书入画,起着开启先河的关键作用,而亲身受到赵孟頫指授的黄公望更使之发扬光大,自成一家。又著有《写山水诀》,言简意赅,论述明了而见解独到,理论上和艺术实践踏上均取得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

俗谓“宋画重理,元画重趣”。但黄公望的绘画是在充分尊重和继承前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开拓创新的,他在追求抒发主观情趣和笔情墨韵的同时,不忽略绘画的法度和形象意境的塑造,其作品有着真山水的形象依据和真切的生活感受。他极力主张“大抵作画,只是一个理字最紧要”,表现了既强调师法造化,熟悉自然山水的规律,又重视掌握绘画艺术的方法技巧。黄公望长期活动于三吴地区,特别是中年以后隐遁山林投身于自然怀抱之中,对江浙一带佳山胜水有着深刻的观察与体验。居常熟时观察虞山四时朝暮风雨阴霁状态下的变化;松江则拄节杖、驾扁舟逍遥于九峰三泖之间;在苏州酷爱天池诸山的胜迹;隐富春领略江山钓台之胜。他还曾北上大都,观览雄浑壮美的北国风光。平日常袖携纸笔,遇有优美动人的树石景物随即图写模记,作为素材积累,因而胸富邱壑。他“不惮壮游行万里,归来画山复画水”(元·郑元佑:《黄公望山水》,将寓且会心的山水形之于笔墨,故下笔则千岩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愈深愈妙。《富春山居图》中之秋山寒树江流滩碛,茅亭、村舍、板桥、舟楫点缀其间,观之仿若身临其境;《天池石壁图》中陡壁峻岭林木幽深,以全景式的章法豪情满怀的画出雄奇苍秀的名山风貌;《九峰雪霁图》则是雪山冻壑群峰兀峙的奇妙景观,同是雪景《剡溪访戴图》又在群峰皎洁雪月交辉的景色中插入先哲名士的韵事,引发人思古之幽情;《丹崖玉树图》挥洒出山峦积翠、林木蓊郁云雾萦绕的世外桃源;《水阁清幽图》画的优美静谧的山间林下隐居之景,真是一图一景,一山一态,展卷对图,恍若有一股山野清幽之爽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画家所表露的并非是山川的客观摹写,而是借此写出内心之块磊。黄公望生不逢时,遭遇坎坷,最后出家为道士,以求精神上的解脱。


他不仅具有一般隐士的理想情怀,而且作为全真教徒,继承着先秦老庄道统,俗出世,除情去欲,洗心涤虑,苦修养性,因而其胸襟旷达,超尘拔俗,而又奔放不羁,故山水画中表达的亦是其内心中的一片净土。面对当时重重社会矛盾激起的动荡不安,他似乎表现得更为超然,并冀图在艺术中寻求自身品格的完善。他的画中没有倪云林的空漠寂寥,吴镇的沈郁,而是萧散中孕发出一股豪情。南田认为黄公望的画,“于笔墨之外别有一种荒率苍莽之气,应该包括了境界的创造和情感的表露。

黄公望的山水主要师法五代宋初董源、巨然,同时借鉴李成、关仝等北方山水画家的表现技巧,含了元初赵孟頫、高克恭等人的笔墨创造。尤其是对带有浓郁抒情色彩表现平淡天真江南景物之董巨绘画更有深刻的体会。强调“作山水必以董为师法,如诗之学杜也。”他曾多次在赵孟頫处观摩董源名迹《夏山图》,入目沁心,甚至梦寐不忘。他自己也收藏有董源作品。他洞悉董源的山水画中“坡脚下多碎石,乃画建康(今南京)山势”“董源小山石谓之矾头,山中有云气,此皆金陵山景”,其皴染笔墨亦系生动表现此间景物。但其学董巨并非胶柱鼓瑟般的死搬硬仿,而是取之神髓,参以其他名家成就“神明变化,不拘守其师法”(王时敏《西庐画跋》化繁为简,形成清润秀逸的风致。黄公望的画自出机杼,风格面貌丰富多样,大体有浅绛及水墨两种形式,浅绛者山头多岩石,用笔繁复气势恢宏,于水墨中略加淡青淡赭,在单纯朴素中又具有冷暖的色彩变化,格调高雅,这种水墨淡设色的特殊技巧,是他的卓越创造,如《天池石壁图》即属此种类型;水墨山水用笔简率,多以淡墨皴擦点染,潇洒清旷,高逸简远,具有清淑秀润之意趣,《富春山居图》中体现了此种特色。清代鉴赏家方薰曾谈及黄公望“画高峰绝壁,往往钩勒而不施皴擦,气韵自能深厚”《山静居画论》,则又别具一格,在《富春大岭图》中犹可领略到此种风范。

笔情墨韵的追求在元代因文人画家擅长书法和对其形式美感的认识追求而取得显着成就。黄公望在赵孟頫“书画本来同”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探索,技巧上颇有独到之处。他在纸本上作画,擅长渴笔淡墨钩皴,运笔若不经意而洒脱自如,绝去刻画痕迹,不拘泥于细节形似,却大大加强了主观意趣的表现。这种笔墨不仅是塑造江南明秀平淡山水形境的手段,又能鲜明地抒写作者洒落豪放萧然出尘的内心情绪,显示画家的个性和气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实为水墨山水艺术表现上的飞跃。黄公望非常重视笔墨情趣,他在《画山水诀》中论及画山水要“有笔有墨”“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显示出苍率秀润的艺术效果。即使“画一窠一石”“当逸笔撇脱,有士人家风”故其画清新秀润,层次分明,浑厚洒脱而天真清淡,格调不凡。他画《九峰雪霁图》山石纯用空钩,不加点缀,笔锋正侧运转富有变化,寒林行笔生拙,而荒寒之象跃然绢素,全图景繁意深而笔简,予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天池石壁图》则行笔豪放墨彩秀润,气势雄浑,意境幽深,充分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风貌。《富春山居图》可谓充分显示黄氏笔精墨妙的典范作品,被誉为“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蹊径”,那长皴短笔结合起来的富有韵律感的山峦画法,抖动的颤笔写出的江水微波,淡墨侧锋扫出的沙滩浅岸,带有浓厚书法笔致画出的高松林木,加之以变化多端的分布于山峦坡岸的苔点,将笔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运用得出神入化、繁简合宜。他是兴之所至不觉亹亹的状态下而欣然命笔的,以后又是在心情意畅之时逐步乘兴填箚而成,所以“行笔吮墨时,神与心会,心与气合”,正是其胸襟情感的表露。从画中似可看到吸收了李成、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635e88680203d8ce2f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