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收“洋垃圾”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04-22 10:37: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國拒收“洋垃圾”背后的故事

/楊凱奇 羅逸爵 “我們走過的路,不要讓別人再走一遍。”

中國環保行動的輕舞蝶翼,在全世界卷起了風暴。美國的廢品回收站、日本的電子廠、馬來西亞的稀土礦、柬埔寨的生物質電廠……看似相對獨立的事物,從進出口貿易、產業轉移到政府決策乃至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改變。

現在,假設你是一個英國倫敦白領。

清早,你習慣帶一杯咖啡上班。不過,20182月份開始,你會因為使用外帶咖啡杯,承受更高的價格------倫敦市中心的星巴克每杯要漲5便士,相當于人民幣8角。不僅如此,英國環境審計委員會還建議,向一次性咖啡杯征收25便士的“拿鐵稅”。

晚上,你走進英國連鎖酒吧威瑟斯本,點了一杯雞尾酒,卻發現沒有配吸管。酒保一臉歉意地說:“對不起先生,所有威瑟斯本酒吧今年開始禁止使用一次性吸管。”

你滿臉疑惑,卻不知道英國多座城市垃圾堆積的決心。2018年初,中國“洋垃圾”禁令生效,讓許多發達國苦求應對之策。

要強化垃圾分類水平的美國人

“如果英國人聽說迄今為止英國三分之二的廢塑料都會被運到中國處理我覺得他們會感到很驚訝。”英國環保組織“綠色聯盟”政策主管Dustin Benton說。

與歐洲相比,更早感受到這種影響的,可能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人。

201710月,美國俄勒岡州“望紙興嘆”。俄勒岡州環保局稱,因為中國拒收“洋垃圾”,當地廢品回收體系陷入癱瘓,回收站爆倉,廢紙堆積如山。

俄勒岡州人正被倒逼著改變生活習慣俄勒網岡州環保局官方網站為中國“洋垃圾”禁令設了一個專門頁面,號召俄勒岡公民提高垃圾分類的水平,以減少廢品回收商們分揀垃圾的難度。

美國廢品回收行業協會表示,全美國出口的價值165億美元的廢料中,原有40%進入中國市場。“美國的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將高價值的廢料送進垃圾填進場。”填埋是萬不得已的選項。

“一出一進”的新格局

中國對“洋垃圾”關上大門后一些發達國家固體廢料出口商把目光瞄準了中國周邊勞動力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比如東南亞各國。

印尼塑料回收協會會長Christine Halim證實,越來越多的歐美固廢正被出口到印度尼西亞,Christine有些矛盾:她覺得中國禁令“當然是機會”,卻也不希望印度尼西亞淪為歐美新的垃圾場。

在國際貿易鏈條上,中國曾經只是一個齒輪,現在則成為引擎。引擎輸出功率上的些微差異,足以影響鏈條的運轉。

長期關注此領域的北師大全球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顯強分析這種傳導機制“中國制造嚴格的環境政策,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改善資源、能源需求和消費結構,從而改善進出口產品結構,再通過國際貿易和抽獎,將這種影響傳導到世界。”

Dustin Benton表示,短期來看,英國的廢料可能會被送往印度、越南等回收標準較低的國家,代價是“英國固廢企業拿不到像中國那樣高的回收價格”。長期而言,“可能有兩種途徑:英國投資更好的回收技術和設備,在本土處理這些固廢;還有一種就是減少垃圾的回收利用(填埋或焚燒)。第二種方法意味著公共政策的徹底失敗。

除了產業轉移,中國環保還可能對國際產業格局帶來意料之外的鏈鎖反應。

2012中國為保護稀土資源及減少稀土開采帶來的環境破壞制定了稀土出口配額,限制稀土出口。由于中國的稀土產量長期占世界的90%,此舉引起國際震動。《中外對話》


副主編馬天杰回憶起當時國際上產生的兩個現象:頂著國內的反對聲,馬來西亞重啟稀土礦建設,以及日本電子工業加強電子元器件回收利用。“這些行為都指在擺脫對中國出口稀土的依賴。”

馬天杰用“一出一進”來解釋中國環境治理給世界帶來的新格局。“出這一面,以前中國用資源環境代價換取的一些產品比如稀土,不再那么大量地出去,習慣了這些產品的外國一時受不了進這一面隨著國內對環境質量的重視外國的污染類產品比如‘洋垃圾’,更難進來,但有利于環境的產品則需求旺盛。”

資本與技術:溫和的影響

在這個發展和保護的傳統故事的當代版本------中國環境治理的新格局里伴隨著“世界工廠”一起轉移的,同樣有環境污染的壓力。

在宇墨咨詢CEO徐榮記憶里,國內環境產業起步是在1990年代初,那里的中國環境遠談不上向周邊國家“傳道”,“國內企業主要是幫海外企業做代理”。直到2008年左右,同內掀起資本浪潮,中國環保企業通過購買外國技術或直接并購外國公司,開始了技術積累。

中國的環保技術積累有鮮明的軌跡可循像“大氣十條”等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等政策出臺后,創造了相差領域的風口。“市場快速發展,國內又沒有相差技術偹,就得去海外引進”。

2013年,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兩邊互相拉動,也促成了各種合作“。幾輪技術引進與沉淀,中國環保產業在重要環境領域羽翼漸豐,一些技術甚至全球領先,開始向國外輸出。

徐榮感受到,2016~2017年,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意愿“非常非常強”。他分析,像水處理這樣在中國比較成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領域,國內中小型環保設備制造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小,于是便轉向擁抱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在那里,中國的環保技術能夠形成優勢。

徐榮坦言,中國環保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并購的初期,曾遭受過一定程度的歧視。但現在中國企業的投資者形象已經得到尊重------“主要原因,中國是買方市場,決定了中國企業的議價能力。其次,中國企業并購后文化事例做得好,安全增多后具有示范效應。最后,還是要回歸到中國環保市場的誘惑力上。”

讓當地人全面了解

“我們超過的路,不要讓別人再走一遍。”航天節能董事長劉鈾光回想起該公司在柬埔寨柏威夏省建設的生物質電廠投產的那一天,還是感觸頗多:“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開著拖拉機過來看,鋪天蓋地。”

這座電廠是廣東一家企業在柬埔寨設立的糖廠的配套設施用糖廠制糖留下的甘蔗渣發電,再供應給糖廠生產。柏威夏省經濟落后,電力不足,生物質電廠發出多余的電,還能接入當地電網,提供給當地生產生活,并且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形成了一個多贏的局面,因此當地人是很支持的。”

這家生物質電廠遵循的是中國的環保標準,因為柬埔寨的環境標準還不完善。劉鈾光考慮的是可持續性問題:如果為了節約成本,占了柬埔寨標準低的便宜,一旦柬埔寨提高了標準,電廠將何去何從?

在毛顯強看來,中國環境治理新格局是對世界影響的“另一個黑白點”,不僅傳導速度更快、影響更深刻,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之前我國以保護國內環境、資源為主,現在也開始關注海外投資是否綠色上。”航天節能只是一個例子,其背后還有更宏大的背景------綠色一帶一路。

中國“綠色一帶一路規劃”,其基礎是“共同體”概念,“意味著我們和一帶一路國家不


僅要經濟利益共享,環境也是共同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f89bb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