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摘要:分享是指个人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必须以幼儿园为主体,家园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研究 分享是指个人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不仅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提出了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一、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 分享行为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其次,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同时,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与人合作共事。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 影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幼儿年龄因素的影响,幼儿期正是自我意识的高涨时期,幼儿的物我意识很强,“自我中心”的年龄特点表现明显,往往以自己的愉快或满足为标准。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体现在幼儿分享观念未形成,没有分享意识的习惯,缺乏分享技能。因此,分享水平是受到小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的。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如今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的需求家长基本都能满足。习惯了“独享”,“分享”就显得不那么容易。另外,有些家庭教育导向也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分享意识。这时,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幼儿不知如何与同伴分享,或不愿与同伴分享。 三、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1、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首先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应当一致。应当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标准、要求,在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作到一致。其次,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工作,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能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当买了好吃的东西,全家人一起品尝,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其乐融融的感觉。当家中来了客人,家长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客人吃,把好玩的玩具给小客人玩。“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榜样示范,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幼儿也会跟着帮忙拿东西给客人,学着招待。家长及时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有意在班中表扬在家招待客人表现出色的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老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家长、老师要做到思想与言行一致,时刻记得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模仿的榜样,用身体力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除此之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可以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2、创设温馨的环境,感受分享的快乐。教师应努力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彼此关心、彼此互爱的。比如,当幼儿把东西发给同伴吃时,请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件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当老师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老师说“谢谢”。要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经常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给幼儿营造一个分享、关爱的愉悦环境,体验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爱,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3、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教师都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及时引导幼儿正确地与人分享。家长和教师可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与幼儿交流,从而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比如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家长和教师可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拍幼儿的肩膀、头等,使幼儿更加自信,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家长和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分享行为,从而更好地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 总之,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必须以幼儿园为主体,家园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研究中,我们教师要和家长一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分享变化的情况,可以利用家长会、家园互动等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分享行为要求,反映幼儿在园的分享情况,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强化教育。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函霏.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J].华夏教师, 2018, No.103(19):20-21. [2]徐国蓉.分享 快乐 成长——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分享意识[J].成功:中下,2018(1):211-211. [3]江芬芳.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 2018(49):186-18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8e9fab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