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信仰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民间信仰是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论文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为基础,以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镇为个案,用知识社会学的范式探讨了农村民间信仰这一文化事象,目的在于系统地揭示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民间信仰的现状,并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 关注农民的日常知识,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突显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是本论文的重要宗旨。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主要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以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选题的意义包括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主要概念包括民间信仰、社会、社会转型、知识以及知识社会学范式;研究思路主要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分理论视野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两个方面。 第一章对知识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回顾,同时对以往的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述主要包括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的性质、民间信仰与社会各要素的关系、民间信仰的功能以及民间信仰的主体五个方面。 论文指出,以往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正是本文试图克服之处。第二章采用韦伯的“理想类型法”,从信仰仪式的角度将民间信仰分为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岁时节庆、生命礼仪、占卜风水和符咒法术六类,一一探讨它们的起源、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论文指出,中国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文化积淀,呈现出一定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三章首先从宏观层面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及其影响;其次对民间信仰调查地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再次重点测量和分析了农村民间信仰现状、民间信仰的主体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最后对全章进行了小结。 论文指出,农村民间信仰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社会约制性;农民的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农民对既成事实的民间信仰通常会秉持一种自然态度;农民的民间信仰状况受到其生活不确定感的直接影响。第四章首先对民间信仰的功能作了一般性的理论探讨,然后从实证层面分析了调查地的民间信仰功能表现,最后对全章进行了小结。 论文指出,民间信仰的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民间信仰正功能背后潜藏着负功能;民间信仰的正功能要大于负功能;农民对民间信仰的功能普遍持实用态度。结论与讨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论文主要提出了四点结论:一是民间信仰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知识形态;二是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三是民间信仰的现状受到社会场域的约制;四是民间信仰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18257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