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里边很着重提出了无为的概念。无为这个词很难理解,而且很抽象,老子给了我们很多例子。比如,一个放满了水的杯子,是无法再往里边继续倒水的。也可以解释成,一个放满了水的杯子里边的水是不可能继续增加的了。但是一个空的杯子就可以往里边倒水,那么杯子空着的状态就叫做无。因为它里边什么都没有,所以也无法很准确的进行定义,所以就叫做无。 老子讲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我们自己满足于自己,就无法再继续成长。心里觉得自己把所有的学问都学全了,满足了就不会进步。满足于自身的能力,就不会再有能力方面的增长。管理国家,满足于自己的疆界,自己的治理水平,社会就不会发展。 相反,如果虚怀若谷,心里就可以装下很多其他的知识,让自己继续成长。国家层面上,不满足自己的社会现状,就会让自己的国家继续发展壮大。 老子认识到了无的境界。那么“为”呢,为不是做的意思么?这个在《道德经》有一句话,无之为用,我觉得才是这个无为的正解。无之为用用在无为而治里边则是言之成理的。简单说来就是在治理国家和企业的时候要虚怀若谷,和光同尘。 虚怀若谷告诉我们要虚心以求,把自己当成空着的杯子,吸收所有能倒进来的水。和光同尘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如果自己是光,就让我们跟灰尘一样,自然就会使国家和企业管理得好。 我觉得,这才是无为而治的真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0d99fe4431b90d6d85c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