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带来的地域性风景园林——浅谈武汉大学樱园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带来的地域性风景园林——浅谈武汉大学樱园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 作者:周若璇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10期 周若璇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中,植物形成了一系列有序的空间结构和文脉相连,然而好的植物营造出的空间,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场所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品格,令人们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丰硕人们的心理世界。以武汉大学樱园为例,描述了植物带来的场所精神,更进一步说明在本国本地域中利用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延续谱写特殊风格与主题的史诗,延续原有的文化传统,焕发个性魅力的同时也能够走向世界。 关键词:地域性;武汉大学樱园;历史文脉;场所精神 在风景园林日益发展的今日,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被快餐文化充斥着整个生活的时候,人们逐渐渴望找到与自然历史共鸣。所以,地域性现在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地域性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场所的认同感和特殊性,场所精神可能因为一片或单株植物的生长,而孕育出别样的风景。而这样普遍又特殊性的场所精神随着植物带给了不同地域的人不同的精神感受。 1 地域特征及风景园林地域性的概念 地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拥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性质。地域特征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特定区域土地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1]。风景园林的地域性则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园林景观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定关联所表现出来的特性[2]。 2 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 2.1 植物种群的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场地自然生长的植物都是以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水质及其它自然要素综合而来,植物总能成为一个地域内动人的风光,如在中国北方种植的白杨、云杉、白皮松、白桦,而在南方总是以棕榈、凤凰木、椰子、木棉等树种为象征,华中地区便以水杉、乌桕、枫香、桂花视为乡土树种。地域的独特性带来了我们对于植物的种类与结构清晰的认识,同时场所的特征便有意识的得到了人们的维护和强化,也铭记在了人们的心中。 2.2 植物是园林场所精神独特的表达 园林植物随着一年四季的变换演绎着它给场所带来的时空之美,它们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是它对场所精神最大影响,也是最根本的。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关系,正如松柏耐寒意味着古代君子文人刚毅的性格;梅花向来作为励志的植物;荷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些植物冥冥之中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景观维度,更深刻的是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洗礼。 2.3 植物的文化意向 中国传统文化把花木的自然生态习性赋予人格意义,就像日本人用樱花来比喻武士,与武士道精神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阳刚之美。中国人则把松柏的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特性代表着坚强不屈、永葆青春。拙政园“得真亭”便是取《荀子》之意:“桃李茜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调,蒙霜雪而不变,可得其真矣”。 3 武汉大学樱花植物景观的场所精神 3.1 植物——樱花的由来 “樱”这个字在中国古代的很多诗句中就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樱花更为我们熟悉。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4月15日定为“樱花节”,在这个赏花季节,人们便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品尝着美酒与佳肴,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真是人生一大乐趣。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樱花在日本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植物。于是日本人便尊称为国花,不单单只是因为它娇媚的“身姿”,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烂漫后随即凋谢的“壮烈”,这就象征着日本武士那种光辉而又短暂的美学。 3.2 樱园历史概况 武汉大学地处湖北武昌珞珈山,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用来当做修养伤病的地方。在1939年前后,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战绩”和长期占领之意。据历史记载,1947年,有28株东京樱花栽植在学生宿舍(老斋舍南坡)前面。从1950年代起,因樱花树的生命周期逐渐结束便慢慢枯死很多。为了使樱园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建设的更加完善,学校大力加强了樱花的苗木繁殖和培育工作,加强了樱花的日常养护,补种东京樱花,扩大了樱花种植面积。当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当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向中国总理周恩来赠送了大山樱1000株,后者将其中50株转赠武汉大学。在1982年,中日友好10周年的纪念日时,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栽培于武汉大学。直到1992年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赠送樱苗200株于武汉大学。这些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获赠的樱花是目前武汉大学樱花的主要来源。而这也说明了,植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美丽,同时它象征的是一种地域环境,一种友好和理解。 3.3 樱园的场所精神 1946年,武大复员珞珈山,师生们对待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樱花树,虽然感慨万千,但是从未抵触它们,樱花本身无罪,可以用它去了解日本文化。这是时间赋予给我们的,同样也是这个场所给予我们的,新的历史条件带来的环境改变,并不能够带来场所结构和精神的完全改变。樱园这个场所发展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人们对历史的一种参与,同时又富有了一种积极而又创造性的意义,人们在参与中获得了根基,使这个场所变得更加有意义。 4 总结 4.1 植物无国界,场所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虽然珞珈山这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但也不可否认的事,它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景观体验,武汉大学也早已因樱花全国闻名,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校园里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它能够在凄厉的冬天之后,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快乐。虽然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但并不是只有日本才有,在中国长江上游云南等地也可以见到。异国风情的樱花于是可以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 4.2 发扬本国文化,走“和而不同”的道路 中日间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都有自己的特点所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文化与环境设计上都有很多与中国相似的地方。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环境设计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相当的成就[3]。与此同时,中国园林的象征主义手法在日本的禅宗佛学派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个人修养和情感表达都能够在景观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两者可谓是相得益彰、各有千秋。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显得特别重要,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地域文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但是,全球性和地域性、独特性和一体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相互作用,就像樱花这种植物一样,它代表的是一种地域性,但它也能够产生全球效应。希望风景园林今后的发展都能够求同存异,亚洲风景园林能够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 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 (6) 2 吴威.园林的场所精神初探[D] .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3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王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81197f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