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音乐的地域性 因此,我们说地方特色,也即地域性特色,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神髓之一,也当然是音乐作品的神髓之一。地域性自然成为作曲家的创作之魂。明确并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至关重要。 一、地域性的题材创造了题材的地域性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1页)题材的地域性,是地域性的基础与前提。无数成功的音乐创作实践,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郑钧词曲的歌曲《回到拉萨》,何训田、张鲁作曲的歌曲《拉萨谣》,臧云飞作曲的歌曲《珠穆朗玛》等,都以西藏为题材;孟庆云作曲的歌曲《穿军装的四川妹子》,徐沛东作曲的歌曲《辣妹子》等,都以四川为题材;宫威作曲的歌剧《北大荒的婚礼》、交响诗《松花江上》、大合唱《啊!黑龙江》(与人合作),汪立三创作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刘锡津创作的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黑土地》、《兴安岭——绿色的长城》、《北大荒的歌》、《北大荒、北大仓》,交响诗《乌苏里》,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等,都以黑龙江为题材;罗大佑词曲的歌曲《东方之珠》,以香港为题材;李子恒词曲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以台湾为题材;波兰钢琴家肖邦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玛祖卡》、《波罗涅兹》,以波兰为题材;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以俄罗斯为题材。如此等等。无不是以地域性题材作为民族性的载体,从而获得成功。 二、地域性的情感创造了情感的地域性 众所周知,音乐既是时间艺术,又是情感艺术。因此,情感的地域性,便成为音乐作品的核心与成败的关键所在。 地域性情感,是地域性文化、精神、思想、意识、道德、性格等的综合体现。地域性情感,也是民族性的具体体现。在这方面,同样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充分表现出以黄河为象征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与无穷的力量,是通过地域性情感展示民族情感的经典之作。一代“乐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作品第67号),充分表现出德意志人民向现实抗争、追求正义与光明的情感,从而成为世界上的不朽之作。 三、地域性的风格创造了风格的地域性 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也是艺术成熟的标志。毛泽东同志说过:“音乐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原则,也可以用外国乐器,但是总要有民族特色,要有自己的特殊风格,独树一帜。”(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地域风格也是民族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在这方面,当然也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以江浙一带的民间爱情传说为题材,而且以越剧唱腔中的部分曲调为音乐素材,并与民族艺术鉴赏习惯上的情节性要求相结合,通过地域风格表现民族风格,从而成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典范。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月光》(《贝加玛斯卡组曲》中的第三首),直接取材于法国印象画派莫奈的代表作《月光印象》,充分体现了法兰西风格,收到了物我合一、音画同步的最佳艺术效果。 各地域音乐构成国家音乐,各国家音乐构成世界音乐。 一个地域的艺术特色越突出,越能成为一个国家艺术的旗帜;一个国家的艺术特色越突出,越能成为世界艺术的旗帜。 艺术的结论就在于:地域越独特,地域性越鲜明;地域性越鲜明,地域越独特。 责任编辑 付慧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1bca23e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