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站长》看俄国社会中的小人物 摘要:在俄国文学史上,《驿站长》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小人物”形象,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诚惶诚恐的驿站长老头,并给予“小人物”深刻的同情,驿站长是阶级压迫的牺牲品,反映了现实森严等级制度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高尔基说:“我们有充分理由说: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始于普希金,就是他的《驿站长》。” 关键词:驿站长;普希金;小人物 普希金在《驿站长》这篇小说中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刻画出了一个真实又平凡的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也作了典型概括,真实地表现了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小说读来让人倍受感动,有如身临其境,既开阔了眼界,同时还得到了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驿站长》中普希金以伊万·彼得洛维奇·别尔金为笔名讲述了驿站长萨姆松·维林辛酸悲惨的一生。其故事情节十分的简单:通过别尔金三次经过驿站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人物”故事。“我”第一次在风雪交加的一天来到一个偏僻的驿站时,遇到了驿站长还有他美丽的女儿冬妮娅,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单调但也其乐融融。“我”第二次来到驿站时,驿站长变得憔悴而衰老,絮絮叨叨地诉说他的女儿冬妮娅被一个骠骑兵骗走了的经过。而最后一次“我”经过驿站时,驿站长已经死去了。 一、小人物的生活 《驿站长》一开始就为我们表现了一个俄国十四品小官吏驿站长的社会地位。在19世纪的俄国,驿站是由低级的官吏——驿站长管理的。当时在全国的交通要道上都等距地设有驿站,国家的公文函件就是通过他们一站一站地传送的,倒有种政府专用邮局的意思。过客们就在驿站里休息,驿站长的职务就是为过客们配备驿马。他们根据过客的社会地位和职务作出安排配给不同数量和等级的马匹。由于马匹有限,驿站经常发生马匹短缺的情况,那么每当这时国家的高级官员便可以优先使用马匹,其余的旅客则只能等候,等候时间有长有短,短缺严重时甚至要耽误上好几天,这些久等的过客难免心有不满,又自恃社会地位远远高于驿站长,便向他撒气,横加欺辱、训斥。文中是这样写的:“驿站长是怎样的人呢?一个是四品的真正的受气包,其官职不过只能使其免于挨打,而且也并非经常能做到这一点……那他的职责是怎样的呢?难道不是真正的苦役吗?……” 看完《驿站长》后对驿站长的住所留下的印象是“简陋而整洁的住房”,对房屋的描写伴随着叙述人别尔金的三次来驿站的所见逐次发生变化“初次到驿站,别尔金感到的是一个安逸、愉快、温缓的环境,其中有三个小细节:窗台的几盆凤仙花、挂着花帷子的床和四幅《浪子回头》的画,站长驿站长是个朝气强壮的人,还有一个美丽聪明又勤快的女儿冬妮娅,虽然是五月的春雨季节,浑身被淋了雨的“我”到了驿站,摆上茶就更觉得温暖舒适和愉快。第二次到驿站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与第一次形成鲜明的对照,有种不祥的预感。老站长的住所景物依旧,但窗台上的花不见了,气氛也变了,“周围的一切全显得荒凉和散漫”。美丽的冬妮娅也不见了,驿站长由一个朝气强壮的人变成了一个衰弱的老头子,这为驿站长的悲惨遭遇制造了氛围。与第二次相比,第三次就更加凄凉了,把小人物驿站长的悲剧推向高潮。驿站撤消了,驿站长死了,只剩一座坟墓。秋天里一片悲凉肃杀的氛围和凄凉的坟地形成强烈的悲剧效果,“它是一块光秃秃的地方,没有一根围栅,竖着许多木头十字架,连一颗小树也没有。我这一生中没有见过这样凄凉的坟地。”这就是驿站长这个“小人物”最终的归宿。 驿站长是个社会地位低微的贫苦老人,他的生活充满着屈辱和苦难,他的唯一安慰和幸福就是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儿,他与女儿相依为命。驿站长对女儿深深的爱比一般的父爱要丰富得多。他的妻子死得早,仅留下这个人见人爱的女儿,又懂事、又伶俐,像她过世的母亲,驿站长是那么的依赖自己的女儿,女儿是他孤独生命中唯一的慰藉,把冬妮娅带走就等于带走了他的一切,带走了他的生命。 二、小人物的反抗 冬妮娅被高官明斯基拐走之后,驿站长不甘心,决心要夺回自己的女儿。他先后多次寻找冬妮娅,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凌辱,最后只好回到驿站,孤苦伶仃地在悲惨中借酒浇愁。驿站长反抗过,但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种反抗方式是由“小人物”地位和“小人物”性格决定的。首先他很清楚自己和明斯基地位的悬殊,深知自己的社会地位,告状也无济于事,他没有能力抢回自己的女儿,他只有抱着一线希望低声下气地哀求明斯基归还自己的女儿,面对明斯基,他无能为力,别无选择,只好静静地等待着“小人物”的悲惨结局,这是“小人物”真实的苦难生活。 从性格上看,驿站长是一个善良敦厚、待人和蔼的老头,忠于职守又懦弱,凡事忍让的小官吏,仁爱慈祥的父亲。他安于命运的安排,认为“灾难躲不了,命中注定的事难逃”,这是“小人物”的性格局限。他无法和明斯基抗衡,所以只好放弃,另外,他爱自己的女儿,所以放弃。他用伟大的父爱成全了自己的女儿,他明白即使女儿回来,结果也只能造成女儿的不幸,因为女儿爱着明斯基。驿站长伟大的父爱正体现了“小人物”身上真实的人性。 三、小人物的悲剧 驿站长选择了让步,成全了女儿的爱情,但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担心自己的女儿得不到幸福,最终会被抛弃,所以终日饮酒 日夜思念自己的女儿,深恐女儿遭到更大的灾难以至于希望自己早点死去,精神十分痛苦的他被恐惧和忧虑困扰,最终郁郁而死。 故事的结尾是一位漂亮的贵妇带着三个孩子和一个奶妈,还有一条黑色的哈巴狗来到驿站长的坟地上,贵妇还哭了。冬妮娅并没有像驿站长想的那样被抛弃或流浪街头,而是一直得到明斯基的宠爱而成为贵妇,而他却是在这样的但心中死去,生活跟他开一这样大的一个玩笑。这是一种“小人物”的逻辑,是“小人物”的生存法则,是“小人物”的必然悲剧。 驿站长孤独的死和冬妮娅贵妇人结尾有一种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更衬出“小人物”的悲剧。他的悲剧命运是“小人物”的共同悲剧,在“小人物”注定是悲剧的社会,驿站长的父爱和冬妮娅的爱情无法共存,逃不出感情与地位之间的矛盾,更注定了驿站长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高尔基.《俄国文学史》.缭灵珠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第219页 [2]普希金.《普希金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3]孙星涵 陈丽.《<驿站长>小析》.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一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e8bcef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