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视角的汇率本质认识

时间:2023-04-02 12: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历史视角的汇率本质认识

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汇率是居于最核心地位的变量。因而对于汇率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改革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演进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分析,提炼出对汇率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汇率 历史演进 决定理论 本质

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汇率是居于最核心地位的变量。因而对于汇率的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认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改革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历史演进角度通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汇率决定理论的回顾分析,提炼出对汇率本质的认识。



货币兑换的起源

货币兑换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之后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从14世纪、15世纪开始,在西欧伴随着城市的兴起和集市贸易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开始发达起来,再加上15世纪中叶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市场从此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国际间的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交易规模在逐步扩大,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而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交易规模也不断扩大,不同货币兑换也日益频繁起来,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就要求一个兑换率,即汇率。由于历史上经由了不同的货币制度,囿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经济背景,从而产生了对汇率本质的不同认识。而对汇率本质的认识又派生了不同的汇率决定方式,因此在分析汇率本质的同时就要涉及到汇率的决定理论。



马克思主义对汇率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汇率所表现的是生产的国际关系。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导言中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拟订了这样一个提纲: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




-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在这个关系中,国际分工导致国际交换,而国际交换首先表现为商品的输出和输入。在黄金是货币制度的基础又可以自由输出入的情况下,商品输出入的净差额引起国际贵金属的国际流动,继而影响汇率的变动。马克思强调,汇率是一种更复杂的经济关系。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说:金银本身不是货币。自然并不产生货币,正如自然界并不产出汇率和银行家一样。由于贵金属是当时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也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而贵金属的国际流动所决定的汇率就是两国金币所包含的价值之比——含金量之比。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商品输出入的净差额、无形贸易、资本输出、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名义汇率与真实利率等。



西方学者对汇率的认识

(一)早期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看成是唯一的财富。因此,他们主张要尽量多出口、少进口,以防止货币的流出,甚至主张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的流失。故此,他们特别注意影响商品进出口和货币输出入的汇率变化。重商主义者对汇率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17世纪前半期,汇率理论史上发生了第一次重要的争论,主要在马林斯、米塞尔顿以及托马斯孟之间展开,史称M争论。他们都认为汇兑平衡率是由汇兑的铸币平价决定的,也就是按货币金银含量的相应的价值比率决定的,但在汇率变动的原因等一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二)古典经济学

洛克在《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中,阐述了他的汇率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认为决定汇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两国各自拥有的贵金属(白银)的多少,二是贸易差额。



18世纪瑞典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克里斯蒂宁注意到了货币汇兑量及汇率变动问题。他指出,如果货币发行过多,其中一部分形成的需求压力,落在国内市场上引起物价上涨;另一部分流向国外市场,形成对外币的过度需求引起本币汇率下跌,但汇率变动并不受国内物价变动影响。



休谟和康替龙提出铸币点机制理论。其含义是:汇率决定于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会使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超过一定限度(铸币点)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出,从而诱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铸币-物价流动机制,使物价降低,刺激出口。当汇率上升超过某一高度时,则会引起黄金输入,使国内物价上升,刺激出口。斯密也注意到了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他评论重商主义关于一国汇率下跌会扩大强国的贸易逆差时指出:汇兑的高价必定会产生类似征税的作用,因为它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f42c2d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