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2)

时间:2022-04-13 05:5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儿童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优越性(2)

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是整个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虽然它主要是指习得母语抑或第二语言的言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语言习得有一个临界期或"敏感期";。这两个术语的意思都是模糊的,有的说是0岁到6〔且不说0岁是从受精卵形成之时算起还是从出生之时算起〕,有的说是28岁,有的说是1.513岁,有的说不超过16岁。我们认为,如果说有临界期,还是以不超过13岁为宜。不过从实践经验上讲,临界期内的损失是可以在临界期外得到弥补的。例如我的一位同事蔡先生,他是朝鲜族人,解放初期念高中以前他从未接触过汉语〔外语〕即使上高中除了语文课也很少听说汉语,只是在大学才开始真正进入汉语的"海洋";,而此后他的汉语水平跟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毫无二致。不仅如此,他的日语和英语都是在临界期以后自学得来的,而且日语口语堪称一流。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太太40多岁,来广州之前根本不会说汉语,但35年之后却跟我们说得一样好。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文化大革命前大多数学校是从高中为起点教外语,现在很多外语人才就是这样过来的。顺便讲一下以前的"洋泾滨";英语(pidginEnglish)据说也是过了临界期的成年人在跟外商打交道时逼出来的,居然也能够跟外国人沟通,其中不乏有人还逐渐过渡到了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显然是说明,正常的人都有时机自小习得自己的母语,从中获得的普遍语法或天生的信息装置可以应用到对其他语言的学习中去。当然,这样学习语言比起习得来说时间要长,困难要多,学习者需要有生存的压力或顽强的意志,而这两条往往是一般人所缺乏的。正因为这样,根据"付出少收益大";的优化原理,我们提倡儿童在语言临界期内尽可能早一点学习外语。 不少心理语言学家业已证明,儿童大脑的成长率与第一语言的开展率在10岁以后明显衰减,一直衰减到语言习得的"敏感语句";(sensitivephrase)不再出现;而且他们精确区分语音的能力,甚至包括外语语音的再生能力,比10岁以上的儿童要强得多。实验还证明,"儿童对语言的区分与认知能力和对语音与语调的顿悟能力,6岁以后已经开始急剧恶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神经语言学家用"大脑半球切除术";的实验方式证明,有一些10岁以下的儿童由于脑瘤而将大脑左半球的皮层切除,但并不影响他们的语言能力;而假设将成年人的大脑左半球切除,那么将完全丧失语言能力。这说明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因此,大量的方面来说,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能力,应当可以说大人不如小孩。 学前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同时,如果还能习得一门或几门其他的语言,这当然是理想不过的事情,在少数双语地区或家庭中,我国的一些孩子确实会说两种语言,但可惜的是大都不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语种,诸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等,这些语言对我们来说还不是第二语言,而是缺乏使用环境与使用时机的外语。英语是我国目前的第一外语,从对外开放的趋势来看,有可能逐步成为我们的第二语言;事实上,对少数个人或集体来说,英语已是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工具。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目标语(targetlanguage),即同时兼有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性质。乔姆斯基认为,习得母语的敏捷性可以转移到习得第二语言中来,变成儿童的"第二天性";(secondnature)。因此,我们这里不再讨论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习得问题。 我们刻意要讨论的是,学前儿童是否通过学习的途径即用正规的教育方法掌握外语的根底(basics)答案是肯定的。德国奥琴(Aachen)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施密特-尚贝恩(SchmidschonbEin)在本世纪80年代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证明可以借鉴习得的经验创造一个教学环境,使学前儿童自然


而然地学得(pickup)英语。当然,在这种人造的教学环境中,需要教师所操的外语比拟地道,"";(uninlinguallanguagebath),尽可能让他们接受某种偶发性的学习(incidentallearning)。同时,要寓教于乐,各种游戏要能引人入胜,如使用木偶或布娃娃等模特儿作为沟通对象,激发孩子用外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欲望,造成一种近乎自然语境的气氛。要让孩子屡次重复其所学到或听到的词汇与话语,但这种复现又不能象教育少年或成年人学外语那样显山露水,而要设法让他们不知不觉。此外,在教学时不宜"一锅煮";,每一个应分成假设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宜812人,以保证每个孩子的注意力不分散,便于教师及时给予正面前引导与强化。 实验的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班儿童的外语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智力不相关;与他们父母的社会地位与是否学过外语也不相关;也未出现人们担忧的所谓"平衡效应";(balanceeffect),说明学龄前儿童学习外语并不阻碍其母语的正常开展。只是女孩的外语学习成绩要比男孩好,明性别对学前儿童学习外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缺乏习得条件的学前儿童,无论其智力的上下与家庭环境的好坏,都能够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学会讲外语,只要不是用混合语言(mixedlanguage)进行教学,并不影响他们母语的开展;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促进母语的开展。 其实,外语早期教育在我国某些家庭和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园早已开展,并不是什么新课题。近年来,一些新办的私立和民办学校纷纷崛起,它们不只是提倡从小学外语,而是以坚实的步伐标榜尽早学外语,使培养跨世纪外语人才的紧迫感凸现出来,人们这才感到,要搞好和推广学前儿童的外语教育是非有理论的指导和经验的交流不可了。如上面讲到的性别差异问题,还有沿袭中小学外语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与师资培训等等问题,都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去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2a1221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