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既有奇花异草,奇禽异兽,亦有奇珍异宝,奇人异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种树郭橐驼传》。 二、讲授新课 提问1:首先从课文的题目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郭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在种树方面有他与众不同的奇异之处。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何处? 引导过程:表现技术之“绝”,作者用了不同的角度。 ①首先是通过欢迎他的人。具体是哪两类人?对,一类是长安以观赏树姿为乐的富人, 一类是要靠卖树果为生的卖果者。那么他们都喜欢郭橐驼,说明郭橐驼种的树既美观,又实用,既能满足精神享乐,又能满足物质要求,技术非常全面。 ②其次从树的品质入手。郭橐驼种的树如何?移植可以存活,说明树的生命力强,果实接得早而多,说明树的功效性强,所以树的品质可谓一流。 ③最后从他植者。其他种树人看见后有何表现?窥探效仿。可结果如何?学不会,说明郭橐驼种树的本领是独门绝技。 明确:看来,郭橐驼种树有“三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品质优;三绝——独门本领。 提问3:那么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原文完成下列表格。 种树方法 种后态度 结果 郭橐驼 本舒、培平、土故、筑密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天性得 他植者 根拳、土易、过焉、不及 旦视暮抚、已去复顾 天性失 引导过程:通过表格我们清楚看到了郭橐驼和他植者在种树方法,种树态度的明显不同,自然最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那郭橐驼采用这种种树的方法和态度对树有何好处?所以究其原因,此段中的哪些语句揭秘了郭橐驼的“种树经“? 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这两句话总结起来就是顺应天性,就是保护树的生长环境,保护树的原始状态,遵循树的生长规律,所以郭橐驼是顺性养树,自然他植者是勤虑害树。 提问5: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行为描述 他植者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 官吏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聚之、击木召之 病且怠 结果 相似之处 木性日离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引导过程:刚才我们分析了他植者,通过表格,我们来看看官吏和他植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对,都是干扰,阻碍。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表演一下官吏催民。为了让同学们更感同身受,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演一出妈妈护娃! 台词:妈妈,你吃早饭没? 娃:我吃过了 妈妈:你吃午饭没? 娃:我也吃过了 妈妈:那你记得还要吃晚饭哦。 妈妈:你早上吃的啥子嘛? 娃:包子 妈妈:吃了几个包子? 娃:2个 妈妈:才2个啊,太少了,你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 娃:哎呀,妈妈,我都这么大了,还不晓得自己有没有吃饱迈。 妈妈:妈妈是关心你的嘛。你莫不耐烦嘛。 娃:我没有不耐烦。 妈妈:那妈妈再问哈你嘛,你今早吃的包子是啥子陷滴?是甜的还是咸的? 娃:哎,是甜的 妈妈:甜的啊,黑甜迈,还是一般甜,是用豆沙做的,还是用芝麻做的,还是…… 娃:妈妈!我上课去了,要迟到了 妈妈:莫慌,莫慌,妈妈还没问完呢…… 【引】由此观之,过度关心就会造成干扰,就会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让人心不宁,自然便无法静心做事,所以在《捕蛇者说》里有这样一番描述:“悍吏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他植者是勤虑害树,官吏是繁政扰民。文章最后,问者说: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郭橐驼的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养人术应该是什么呢? 明确:顺民之性以养其民。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才可维持承平之世。 【教师总结】很好,不管是养树术还是养人术都强调一个“顺”字,何为“顺”,“顺”就是郭橐驼处事遵循客观规律,“顺”就是为国者治国顺应民情民心。 提问6:本文除此以外,还在哪里体现了“顺”?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原文,分析郭橐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地位低微、形丑身残、乐观豁达。 【引】郭橐驼位微而不卑,形丑而不伤,身残而不悲。面对自己形貌上的劣势,郭橐驼始终保持一种坦然,用接受的态度积极迎击,成为了名声赫赫的种树专家,所以郭橐驼还为我们诠释了“顺”就是为人坦然顺依,尊重个性。 提问7:《种树郭橐驼传》不仅谈论了种树之理,还阐明了治国之道,更揭示了顺应之智。文章是可以常读常新,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处境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郭橐驼的“顺”道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方面,结合自身思考,仿照例段的层次写文段。 何为顺?顺不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懦弱,而是一种坦然接受的豁达。(观点)郭橐驼位微、形丑、身残,众人戏谑其为“驼”,橐驼一句“甚善”足见其平静安然。(事例)外在之陋,无法更改,回避躲闪无疑徒然增恼,不敢正视更添懦弱之嫌,何不顺应己身不足,以接受之态坦然面对,方可力排众议,自信于世!(议论) 【教师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dfa29a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