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13 12:2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许云妥 陈凌群

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



摘要目的:加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风险管理,保障患者管道安全。方法:借鉴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failuremode,effectsandcriticalityanalysis,FMECA)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关键控制点,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失效后果危害性进行分析,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优先指数并进行评估。结果:针对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设置控制措施,确定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关键控制点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目前我院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失效后果的风险优先指数大多处于低-中等风险的等级。结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等控制措施的改进及优化。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FMECA;风险管理;改进措施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02.054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UE)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拔除或无意中脱落,也包括医护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仅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躯体不适、经济负担,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中,非计划性拔管占51.70%。失效模式、效应与危害性分析(FMECA)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的扩展,其通过分析产品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因素)来确定一个故障(偏差)对系统(产品)的潜在影响,并按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及可发现性作为制订量化评估标准的原则,对故障(偏差)诸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加以分级,鉴别风险点,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我们借鉴FMECA的方法,结合我院非计划性拔管相关记录及工作经验,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16月我院发生61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其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54.7±13.7)岁。按导管类型划分:中心静脉导管17例,胃管13例,引流管12例,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11例,留置导尿管4例,其他导管4例。

1.2方法

1.2.1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1~6月我院发生的61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找出所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通过护理质控小组讨论,找出失效模式并提出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1.2.2对失效模式进行危害性分析通过护理质控小组讨论,按危害性分析相关参数评价准则(表1)[1],对已确立的各失效模式的潜在失效后果进行打分,然后将各影响因素的得分相乘(RPN=S×O×D),得出风险优先指数(RPN),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表2)[1]。对于中等及以上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完善导管使用期间的安全保障。








2结果

2.1失效模式影响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1~6月非计划性拔管61例,其中自行拔管16例,管道滑脱21例,出现置管并发症24例。通过鱼骨图分析发现6种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潜在失效模式,包括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管道巡视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烦躁患者约束不当、体位改变无妥善放置导管(见表3),其中39例非计划性拔管存在2种及以上失效模式。







2.2失效模式危害性分析通过护理质控小组讨论,对各失效模式的潜在失效后果进行打分,其中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管道固定不妥当为中高等风险,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管道巡视不足、烦躁患者约束不当、体位改变无妥善放置导管为中等风险,见表4







3讨论

从对各项目潜在失效后果打分的结果来看,我院现执行的控制措施设置较为合理,有可执行性,且各潜在失效后果的风险优先指数大多为低风险或中等风险等级。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


及管道固定不妥当的风险优先指数相对较高,为低-中高等风险,因此应在现有控制措施保障实施的同时加强控制措施的改进优化。

针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不足所采取的改进措施:(1)制定健康教育手册,针对各病种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并向患者分发,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2)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大讲堂,向广大患者及家属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营造良好的诊疗氛围。(3)科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为患者了解疾病知识提供方便。(4)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发放健康知识及回复患者留言,同时还组建了医护患QQ群和微信群,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5)为患者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定时或不定时为患者推送体检项目、检查报告、疾病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

针对高危人群评估不足所采取的改进措施:(1)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及技术水平等条件,将护士分层级进行相应项目的培训,护理部不定期组织培训各种管道的评估要点、观察和护理重点。(2)正确使用“患者管道滑脱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表”对留置管道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加强巡视与高危管理,及时进行动态评估,做到严格监控。

针对管道固定不妥当所采取的改进措施:(1)定期展开全院管道维护技巧的培训,科室采用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培训,促进护士对各种管道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低年资、实习护士加强培训和考核,请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经验交流,使新护士更快地掌握导管护理的相关技能[2]。(2)不断改进管道护理流程及固定方法,如使

用引流导管固定装置ELOCK固定引流管[3]、改良“工”型鼻贴固定法[4]固定胃管等方式。

本研究将FMECA分析方式运用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采用失效模式分析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运用危害性分析对失效模式进行风险优先指数评分,寻找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并进行整改。本研究分析20171~6月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大样本调查,试图从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准确、更科学、更专业及更合理地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或原因,为进一步预防和管理提供偱证依据。

参考文献

1]宋菲,董迪,陈宁,等.风险管理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用药错误防范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7):650-653.

2]李立伟,刘文球,董荔.运用鱼骨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4):105-107.

3]朱科第,唐小丽,肖硕萌,等.引流管固定装置ELOCK应用于腹腔引流管固定的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5,368:1132-1134.

4]赵晓雪.改良版工字型胃管固定方法与传统工字型胃管固定方法在小儿外科临床运用的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71):84.

(收稿日期:2017-09-12

(本文编辑冯晓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18013e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