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21]

时间:2022-12-11 22:1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逢入京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能力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1.作者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 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罢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 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2.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

三、再读古诗,赏析诗歌

1 / 2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学会欣赏诗歌的能力。 1.题解——逢入京使

(明确)遇到了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句解

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远方的亲人,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双袖全都湿透了。骑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一时没有纸笔,无法写信。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3.重点赏析

1)解读“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明确)“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点明家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

马西行。“路漫漫”三 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写 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2)解读“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明确)“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亲人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

人口。

四、背诵古诗,归纳主旨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又蕴含着渴望功名之情。 五、搜集相关边塞诗,摘抄并背诵。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3e18ed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