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法则 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 3条法则: ①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③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括号里面的。 3、 有关0的运算: ①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②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③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④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 某一位置的方向表述:东偏北30°也可以说北偏东60°。 2、 相对位置的表述:(方向变,偏角不变。) A在B的东偏北30°方向100米处; B在A的西偏南30°方向100米处。 3、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5条定律: ①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a + b = b + a ②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③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 a ④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 = a×(b×c) ⑤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 + b)×c = a×c + b×c 或者a×(b + c) = a×b + a×c 2、简便计算: 连减: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看成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 = a –(b+c) 连除: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看成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 = a ÷(b×c) 去、添括号:在“-”或“÷”后去、添括号,要记得变号。 前提条件: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交换位置。 3、25×4=100 125×8=1000 24×5=120 150 – 98 – 47 = (100+50)– 98 – 47 = (100 – 98)+(50 – 47)=5 第四、六单元:小数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4、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是依次读出(写出)每个数字。 5、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18 = 1251000 = 0.125 (一般不说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一般不说扩大10倍)。 7、小数的近似数: ①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② 保留整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个位或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或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8、小数的计算 ①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去掉。 ② 小数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的验算方法相同。 ③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五单元: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2、 三角形的特征: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和3个角。 3、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只有3条高。) 4、 按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是特殊的等腰△)。 5、 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如右图) ①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 两条相等的边叫做腰,两条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③ 两个底角相等。 6、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如右图) ①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② 三个角都相等而且都是60°,所以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7、 任何一个三角形(不分大小)的内角之和都为180°。 8、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9、在锐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90°。 ....10、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 ..第七单元:统计 1、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第八单元:植树问题 1、 找关键词,如两端、两旁(沿两旁或两侧要乘2。) 2、 运用两个基本公式解决问题: 间隔数=全长÷ 间距 棵树=间隔数 3、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如下: 两端都栽:棵数 = 间隔数 + 1 仅一端栽:棵数= 间隔数 (常应用于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两端不栽:棵数= 间隔数 – 1 (如两栋楼之间、两棵榕数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ed64ffba0d4a7302763a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