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回去的青春 -----浅析电影《风归来的人》中的总体艺术构思 姓名:杨志强 学号:B111001101 电影开始于一个地名:风柜。正如我们看到的,乡间生活是无聊的,闲来无事的年轻人精力无处消磨,流连于台球室、街边赌坊、电影馆,当然,还有打架斗狠之中。 风柜半岛位于台湾海峡东南部,澎湖岛西南海岸,典型的渔村,亦是七十年代末期台湾经济落后地区的一个缩影。 爱河源于高雄县仁武乡,台湾光复后政府将运河两岸辟为河滨公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高雄港河运便利,爱河是其运输及产业的重心,七十年代末期,随着工业污染的加重,导致爱河臭名昭彰。 汽车站牌上写着:风柜东站,清湾。画框内出现了阿清、阿荣、郭仔、阿育四个憨厚模样的年轻人,他们和这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过着这样的日子。 海风、海水、艳阳,高调的明暗对比告诉观众这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打架,嬉戏和飞檐走壁,他们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丢水给上厕所的猪哥,翻墙看黑白老电影,在街边小赌坊和人干架,为了避难逃到内垵,没人管着,就可以在海边暂时打闹一阵,路过海边姑娘就热情的过去搭讪,捉鸡捉到手抽筋。风柜生活的全部内容大抵如此,但,他们的内心我们真的无法得知。 命运像迷宫一般,让人左右为难,迷途中的阿清吃了母亲的一刀之后,愤愤然决定离开,甩掉父辈们撒下的缰绳,和阿荣、郭仔向着高雄而去,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着实吸引着躁动的年轻人。 初来咋到,坐公交车便给三人当头一棒。阿荣的姐姐用着城市人特有的目光打量着三个风柜来的人,总结到“没出息”三个字。过后,三人进了加工厂,住在一对小情侣的隔壁,成了打工仔。阿清开始学习日语,时不时想起儿时与父亲的点滴往事,怅然若失,不知道留在风柜老家的金花表妹还好不好。 三人闲时,陪着邻居小杏压马路,打闹依旧,只是笑声已然淹没在城市的车来车往中,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不知者无谓,不知道无罪,城市风景像电影一般徒然掠过,留下青春唏嘘的倩影。空屋子的黑白对比,城市化骇人的雷同,让人找不着北的困惑无奈,透过阿清迷茫的表情,抛向漆黑的大荧幕。 风柜总是风和日丽,烈日烤的人透不过气;高雄不同,她有表情,让人琢磨不透。 这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侯氏作品,没有难解的客家方言,没有压抑的长镜头,在关照人命运的同时,踏过回忆,给出了自己对于青春本质的理解。 变卖青春,便是出卖灵魂,变卖自我,只好随波逐流。 阿清、阿荣、郭仔三人渐渐独立开来,成了城市中茕茕孑立的一个孤岛。阿清发现自己暗恋着邻居小杏——一个阿荣口中的“同居人”。他可以为了小杏去和人打架,买醉,露宿街头。他知道城市里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上班守时,不挑拨是非,对爱情选择了沉默。 城市里的生活,让阿清感到压抑,他时常陷入儿时的回忆当中,可是,当他终于发现他的记忆里,只剩下无忧无虑的童年时,除了追悔和无望,又能如何。 父亲的离去,激起他更深的乡愁,故乡的味道一霎那变得异常承重和复杂了。 小杏和男友分手了,因为男友盗窃加工厂的原材料,两人各奔东西,成了陌路。阿清、阿荣、郭仔三人的生活也急转直下,出现更大的分歧,阿清不愿再固守从前,有了更多对未来的打算。阿荣、郭仔抱怨加工厂待遇太低,决定去卖售磁带。 李宗盛在歌里唱:“从风里走来,就不想停下脚步,如果欢笑可以骄傲我们要它响亮,向风里走去,就不能停下脚步,如果年轻凝成泪水很快就会吹干”。 青春的阵痛,流离和固守,工业文明对社会的冲击,农村人口走向城市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个人伦理道德的转变与失衡,都纳入了导演不安的镜头下,缓缓地流泻而出。 阿清忍痛送别小杏,鲜红的衬衫在人群里显得触目惊心,小杏离开高雄,投奔远在台北的姊妹,每一个异乡过客都以自己的方式安排着开场和落幕。有的物是人非,有的人是物非,就像爸爸的摇椅,就像风柜的天空,和记忆中的一幕又一幕。 兜售青春,变卖理想,青春的无处安放,着实让人焦灼和苦闷。影片最后阿清贱卖录音带的举动暗喻了现实的无可奈何,如其无路可退,不如贱价出售::“三卷五十块!三卷五十块!三卷五十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乡愁;从风里走来,就不能停下脚步,这是宿命。 望见爱河,却望不见故乡,当故乡成了异乡,陌客成为过客,我们的记忆,又该何处安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41ca9bc77da26925c5b0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