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登岳阳楼 第一、二句运用了比照手法。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非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注释] (1)岳阳楼:游览胜地。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2)坼[音“撤〞]:裂开,分开。(3)乾坤:天地。(4)戎马:比喻战事。(5)涕泗:眼泪。 [译文] 过去早就闻说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吴国和楚国从湖的东南分开,天地好似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动。亲戚朋友没有一封信给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条孤舟。北方的边关正在鏖战,我*着岳阳楼的栏杆老泪纵横流。 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这两句诗,从外表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假设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表达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么两句: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假设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乱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e9a5c9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