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信任的意义就是在一起能快乐。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就生命而言,人的本性是无我的,无私的,而被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自我与自私。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信任,而信任与自我、自私是矛盾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人性的自然的信任。 我们需要信任,是我们所追求的被认同和尊重的人生价值所决定的,至少在我们的意识层面需要信任而得到快乐。那么,信任就成了一种无形的物资,物资创造了大脑,大脑创造了过去和未来,过去和未来带来了欲望。当信任变成一种欲望时,就有了一个欲求的过程,也就是能证明而得到的过程。当信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过程时,我们的思维模式所肯定的并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开始证明的就是情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0,是由于掺进了情感,才能开始这个证明的过程。 生存源于物资,发展需要物资,情感与物资已经密不可分。只要情感无需物资至少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只要物资不需情感至少是对人性的侮辱。所以,信任同时建立在物资的基础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信任另一个人,也有权力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而信任度就取决于情感的深浅与物资的多少。 如果仅就情感去信任一个能让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至少会影响物资而冲缓发展;如果仅就物资去信任一个能暂时让你舒适的人,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个人的背弃,至少旋踵而来的是猜忌和矛盾。如果迟迟不敢去信任一个值得你信任的人,那么你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至少你的一生将会黯淡无光。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内敛情感,明锐理智,在信任与被信任同时提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获得情感与物资上的双重快乐,才能更好的生存和良性的发展下去,才能更高更快的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 现代社会的信任:现代社会因为物质化、社会化、多元化,所以到处充满着彼此的信任与不信任,这个已经成为事实。作为一个社会人,根据自己感觉,只谈简单的现象折射出的本质,或许,对于自己,对于朋友,从中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信任关乎真与善。 真,真实,真诚,实在;善,善良,善意。 从最初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不是生理本能,而是人的道德属性,即仁义礼智。这些道德属性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具有的,即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耻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耻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为故有之”。这些,其实就是现代信任的基础,道理往往简单,只是做起来,让人觉得拘束,此为人性所致,人生来渴望自由、平等,但是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如人所愿。 分析人性,自私,贪婪等等,其实都是利己这个天生人人具有的性格作祟,正是它,塑造了人多变的性格,几乎没有人不是趋利避凶的,所以就不难理解如今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背信弃义,始乱终弃,很多词语,代表的很多人由此产生的贫穷、悲哀和不幸,而这三个词正是莱布尼兹所说罪恶的根源。整个社会的浮躁,各种形式主义的盛行,让每个人都无法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对社会的失望,只能由失望转变为对社会的无奈和怨恨,最终形成的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整个社会不可终日。看报纸,无非是名人明星的绯闻,某某命案等等让人觉得是视觉与听觉垃圾的东西,这样的社会里生活的人们,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和身边的人呢? 或许用冷漠和麻木不仁这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错位的心态吧。 两个人谈恋爱,怕对方在乎的不是自己,而在乎的是别的什么东西,要求对方有车有房已经是诸多女性择偶的硬性标准之一(特别是经过江苏卫视交友节目“非城勿扰”等节目的舞台,让里面所谓的优秀女性,都赤裸裸的显示出她们的物质本性)。这些其实都很直接的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需要漫长的时间建立的信任,很可能因为某一件事而让两个原本“相对”信任的人分道扬镳。可见,在社会中,两个人要想建立充分的互信是多么的难以实现,人生性多疑,种种担心、忧虑,最终导致双方的不信任。 很多交往多年,一直是关系很铁的朋友都会因为利益而导致朋友关系破裂,多少人最后在欺骗与被欺骗之后,给自己加上了厚厚的“装甲”,我们称之为“自我保护”(特别是爱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人往往都会采取这种保护)。在这里,我们不禁叹道:我们所说的信任还是信任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存在么? 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担忧。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句话本应是教导人怎么识人的,不知从历史的哪个节点开始,已经被遗弃(甚至是唾弃),社会的发展,人文也随之发展,特别工业革命之后,机械论的出炉,让人整个的变的外在充实,内心空虚,此情正是表明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因为内心的空虚而无止境的追求外在实物的心态,外在的东西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能满足的毕竟只是少数一部分人。 人们追求金钱、物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是习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到了社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他最想做的事情首先肯定是赚钱,但是,赚一点点钱谁会满足呢? 如何赚更多的钱呢? 这里,就得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朋友、资源,坑蒙拐骗,功利心膨胀。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有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他们需要的,其实更多的是因为用外在的满足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人与人之间如何取得互信?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人与人,在不同方面都会存在着差异。外观上,有健全人和残疾人;内在的,有性格的巨大差异。所以,在最初孔孟之道里面叙述的信任,只是对等的人之间的信任,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君子之间,才会有理想化的互信。那君子与小人、常人这三者如何建立起互相的信任呢?小人在于贪图名利,常人知足,君子求心性修为、志向高远,这三者之间的交往,就如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的交往。这点说来,同等的人,最能结交为朋友,君子之间的交往,小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常人之间的无利交往。这三者之间,其实最稳固的是君子之间的交往;最不稳固的就是小人之交,因为小人之间交往本身就因为互相的不信任导致双方各怀鬼胎,很多时候,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利益的争夺者,双方的信任,其实只是为了共同利益而生,共同利益没有了,他们的信任也随之终结。 现代社会,很容易会给人一个错觉:这个人对我很好,很关心我,我应该相信他。真实如此么?当你考虑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改变看法了。在此先谈男女之间的信任:男人贪图女人的容貌,所以男人付出金钱和时间,换来女人的身体,女人贪图异性的金钱,所以付出身体和时间;若只是以做生意的角度来看,等物交换就平淡无奇了,但是,这却是双方缺乏互信现象的最大表现之一。 人与人究竟如何取得互信?信任之中,主要因素还是以真和善为本,诚信,以诚换诚,以真换真。说白了,还是欲取先予的原则,多为他人着想与付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对他的真心,几乎没有人不会给真心和善意对他的人信任,功利心不能过重,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朋友自然会乐意信任你,其实反过来他们也间接给了你更多的自信。但是人和人不同,获得信任的方式和手法可能大有不同,只能勉励自己,打开心扉,多给予朋友包容与尊重,自然会得到你想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a101b36f1aff00bfd51e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