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材解读及分析

时间:2022-03-30 17:0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隐者不遇> 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短诗采用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各具神韵。

我在教学中,觉得有如下两点需着重体会: 一、体会诗里平淡中出新奇的地方。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浅近易晓,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不遇的三种情况。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从写作笔法上看,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可以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中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回答把问句隐含其中。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是童子补充回答。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说不定。这三番问答,通常至少需六句才能表达完整,诗人贾岛采用以答代问的手法,仅以二十字表达完美,这不难想象是作者推敲字句之功力。所以在施教中,不能离开这首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细心捉摸,才能体味到诗的妙处所在。 二、体会诗里朴实中显壮美之处。

这首诗,作者没有写寻访者不遇的失望心情,而是通过童子的答话,用极其朴素、自然的文字,从侧面描绘了隐者隐居的山林之幽深、壮美。这山林的形象同隐者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教学时,在弄懂句意的同时,教者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松下可见松树的高大,隐者住处环境的壮美与幽静;采药道出了山中草木繁茂,遍藏奇珍异宝;云深,既写出了云雾的浓重厚密,又写出了山林的高大幽深。这些词语朴实无华、不加雕琢,而有机地连缀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个个都显示了不凡的光彩,成为壮美山林的传神之笔。有条件的教师,可依照诗句将松、童子、所在的环境,以彩粉、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与全诗对照,以达到诗情和画意完美的统一。从诗本身的语言文字出发,通过合理想象来揭示诗的画面或艺术形象,这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资源类别:教材分析 资源名称:<所见>教材分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推荐理由及使用建议:能总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概括分析教学要点,不够细致.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描绘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小牧童跃然纸上。

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表现了夏


天的情趣。

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1ad10f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