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导读书笔记

时间:2022-04-13 10:27: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镜中之我”的双重呈现

——读怀特《街角社会》



在让外行人望之却步的机械晦涩的实证主义读物中,《街角社会》的笔触令人惊喜得如同清风拂面,作者怀特自述“写过不少短篇小说和独幕剧”且“写的东西只限于自己的经这种在以往故事写作中所获取的写作倾向性和卓越的叙事能力,使他在转向社会学域的研究时成功使用了参与观察法和可读性极强的小说式叙事技巧,将科纳维尔“小人物”与“大人物”们的社会群体性生活百态娓娓道来。在阅读中,我主要关注了科纳维尔的社会互动中镜中现象与怀特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对于参与观察法的利用。

社会互动中的“镜中之我”

“镜中之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街角社会》中,这种“镜中我”的呈现首先体现在了街角青年的共性形成中。作为个体的多克自述的早年生活中,多克母亲给他穿干干净净的衣服,导致“他们不喜欢我,这是很正常的事”于是在他发现打架获胜可以取得周围人的尊敬时,“直到后来我向他们表明必须尊重我”,便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他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成为诺顿帮的首领。这是作为一个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于他人态度的自我反映并由此摒弃了童年时母亲试图塑造的自我而创造一个适应于社会的新的“自我”。多克只是作为一个被访者的个体,即整个科纳维尔社会人群的一个缩影,应当是一类人而非一个人在科纳维尔街角社会的风气中受到镜面效应的影响成为有共同特性的、反映街角社会性质的个体,即是街角社会群体对于青年人行为的态度使得他们变成了有共通性的街角青年。而对他们施加影响的“镜子”——即波士顿的意裔聚居区的社会特殊性的产生,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镜中之我”

由于意裔在美国社会的特殊的地位,科纳维尔在美国文化的“镜中”无所适从。“科纳维尔的问题不在于它没有组织,而在于它本身的社会组织未能与它周围的社会结构融为一体奇克在上学时感到“到这里来的意大利男孩子们有一种低下感”“我认为克服这种低下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去”,于是他组织了意大利人社区俱乐部。而在文末的结论中更不难发现,这种在美意裔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与直接或间接性的歧视,是构成科纳维尔街角社会形成的特殊性与封闭性的根本原因。社会鼓励人们不要忠于科纳维尔,并使那些适应那里生活的人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只有通过非法团伙和政治的世界才能获取奖赏,并将所有尚未“美国化”的人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社会作为一面“镜子”,而科纳维尔的意裔街角社会在其孤立化的反映下逐步走向“贫民窟”的这一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群体区,非法团伙与政治作为唯一获取奖赏的方式成为科纳维尔的“大人物”的行动方向,而以街角青年为代表的“小人物”们则在“大人物”的支配下与“大人物”们一起构成了科纳维尔特殊而脱离于周边社会结构的完整而独立的社会结构。

参与观察法的使用

怀特自述在以往的小说与剧本写作中“写的东西只限自己的经历”,这种参与式的写作模式对他在对科纳维尔这一地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产生影响。他以结识科克为切入口,使自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281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281



库利. 社会组织[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09.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15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290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294


己成为了街角青年的一员,作为客体的一员,以“局内人”的身份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的独特视角保证了资料文献的充足。怀特自述出身于“中上层阶级家庭”对于研究对象——贫民区的理解仅限于“印象中的贫民区是一些三至五层的破旧楼房,里面挤满住户而在对于社会学文献的阅读中也没有发现关于这类地区的真正研究,因而在这一几乎完全陌生的社会群体的社会学研究中,怀特通过成为客体的一员进而获取第一手文献。作者在对于科纳维尔青年人的采访与记录过程中获得的大量资料使其在总结中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正如怀特自己所说:“我拍摄的是一部活动的电影,而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

在研究中,研究者对于客体的主观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参与观察法被许多人批评的原因。在对于科纳维尔的调研中,怀特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尽量使自己能讨人喜欢,以便人们愿意和我在一起。同时我又尽量避免影响这个群体,因为我要研究的是尽量没有因为我的在场而受到影响的情况然而即便如此,作为试图融入社会底层的中产阶级研究者,细微的影响在所难免。人们开始“对我作出他们自己的解释”,而作为“群体领袖”的多克自始至终知道实情,并且由单纯的信息提供者成为了“合作者”,多克同时作为研究者与客体的一员,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具有主观性的(一些评论者认为有自我美化的性质)

因而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实践,《街角社会》是成功的,对于研究方法本身的具体操作性,怀特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范本,有借鉴与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 [2] 库利. 社会组织[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09. [3] 何世鲁. 参与观察法的一个成功范例:介评怀特《街角社会》[J]. 国外社会科学, 1995().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322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343

威廉·富特·怀特. 街角社会[M]. 商务印书馆, 2013-4:34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6e5aad910ef12d2bf9e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