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大礼堂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时间:2022-07-01 19:5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锦江大礼堂

危房拆除重建工程规划及设计

——各专业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建筑及总图专业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锦江大礼堂位于成都天府广场以南,成都中轴线人民南路以西,由中国建筑大师徐尚志先生设计,是成都市中心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建筑。建成于1961年,占地31863平方米,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礼堂,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和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素有四川的人民大会堂之称。至49年,锦江大礼堂见证了四川四十多年的政治文化发展历史。 1998年起,锦江大礼堂按照现代办公和会议、展览、演出的要求进行了多次装修改造,为适应新的需求,在硬件设施上不断更新换代。 因礼堂使用多年,达到了其使用期限,为满足今后举行各种会议、展览和文艺演出的需求,将进行危房部分拆除及重建。 主体礼堂重建后将在功能上得到质的跃升,形象上使锦江大礼堂这一经典建筑融合历史与现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2.总平面设计与建筑布局 2.1区域位置



锦江大礼堂地处成都天府广场以南,成都中轴线人民南路以西,是成都市中心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建筑。占地31863平方米,场地内除了主体大礼堂外,建有3栋办公楼(1号、2号、3号)和1栋三星级宾馆(大成宾馆),是一个集办公、会议、展览、演出、商务、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项目用地平整,形状较为方正,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35米,主要人流是通过人民南路和场地东南角的地铁站口进入本项目,礼堂主体位于场地中央,通过前广场与东侧人民南路连接。场地西南角为13层高的大成宾馆。礼堂重建部分紧接西侧新建舞台。北侧为3号楼。

2.2总平面布局

2.2.1 如今的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提高中心区土地利用率成为共识与规划方向。我们以拆除加建结合的方式,地面地下统筹利用,在提升环境品质前提下,提高场地利用率

2.2.2 目前的东广场几乎成为了停车场,为了改善环境品质,特别是大型政治活动或文化活动时,需要开阔的广场空间进行人员集散,设计中把

停车移置地下,加大广场面积。

2.2.3 重视地铁站点的公众价值,通过地下通道将地铁口、大成宾馆、大礼堂连成整体。 2.2.4 原东南侧平房处开辟地下庭院,提升地下空间品质。

2.2.5 因用地局限,除了东广场较为开阔外,东西方向显得较为局促。礼堂主体重建设计当中我们希望尽量减少首层的建筑覆盖,通过架空、空中绿化、悬挑等手法取得建筑面积扩容和景观环境改善之间的平衡

2.2.6 拆除:用地侧三号楼及东南侧平房建筑品质低,用地效率低,予以拆除。

2.2.7 加建:用地西北角原门房处加建一栋配套楼,容纳拆除建筑的功能及今后发展所需配套服务功能。

2.3建筑设计

2.3.1 3000人大会堂、17间会议室、600座多功能厅,三大模块,以大会堂为中心展开:一层为大会堂池座,入口大厅及两侧休息厅、展厅;在二、

三层多功能厅与大会堂并置共享休息,交通空间;三、四层,17间会议室分布于大会堂两侧,之间是自然采光通风的三组中庭。五层东侧有间半开放式多功能厅,可兼顾会议、沙龙交流、冷餐会,信息发布议式等多种现代功能。 方案一:多功能厅悬架在门厅上方

问题:多功能厅的疏散,后勤服务等垂直交通体系直接影响门厅:多功能厅体量使礼堂主入口方向公共空间受 挤压与制约。 方案二:多功能厅埋于地下,



问题:都功能厅及相关公共空间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差,品质低。多功能厅体量占据大量地下空间,降低了停车效率。 方案三:多功能厅设于一侧(北侧)

原三号楼处,结合大礼堂改建方案,将布置多功能厅体量,多功能厅底层架空释放出绿化环境空间和交通空间,改善环境品质之余解决了场地交通环线和多功能厅人流货流的交通问题。多功能厅屋顶大面积绿化也极大改善了环境的舒适度,是会议歇息期间的活动交流场所。

多功能厅疏散、后勤服务体系独立于礼堂主入口空间,不相互干扰。多功能厅及相关公共空间与大礼堂主入口空间即有公共交通的联系,又相对独立,互不制约。内部流线合理。多功能厅利用了原三号楼拆除后的场地,不影响原有交通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 2.3.2地下室空间发展

充分发掘地下空间,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地下布置有800多个停车位,满足会议、演出时大量停车需要。

地下人行通道连接地铁口与“大城宾馆”及大礼堂门厅。沿道设地下展厅和少量商业,使地下空间开放化,功能公共化。

下沉庭院解决地下空间通风采光和景观问题,提升了地下空间品质。

2.3.3交通流线

2.3.4对历史及未来的态度---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展示未来

当建筑注入时间的因素,即将有了“生命”,锦江大礼堂既是历史的,亦是今天的,同时也是明天的。 大礼堂内涵气质是庄重、大方、开放、和谐。



对于重建我们主张用继往开来、尊重历史而不固步自封,延续文脉又自信地展示未来。关注历史和文化价值,用更有深度和宽度的眼光设计大礼堂的未来。

新元素积极美观:简洁的语汇,不淹没原有形态的风采。通过新旧体量叠加,新旧材料对比,新旧空间穿插,产生独特的艺术张力。

2.3.5外观设计



原锦江大礼堂是经典三段式、柱廊式建筑、立面格局。

设计中我们延续这种格局以与之和谐的比例和尺度展开外立面,实体部分采用与原建筑匹配的石材开窗采用与原窗式相近的长短矩形窗

型。最有历史价值的原大礼堂主入口立面被完整保留,表达对历史的尊重。新建部分以全新材质及形式与保留部分对比:精美的钢构玻璃盒穿插于8跟保留红柱间,主入口顶端新建体量设计成纯净的水平向玻璃盒,平静地躺在保留立面之上,既不淹没原立面的风采,又在大范围城市环境中成为锦江大礼堂的新符号





3.对“大礼堂”的再认识



“大礼堂”——民主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场所。

“大礼堂”不是封闭“官味”的厅堂,而是放映民主与人文的场所。

外观上大胆表现历史与未来的对比与和谐,内部空间则体现开放、生态、以人为本。

大会堂被设计为室内空间、视觉焦点。设置主要垂直交通体系的中厅环境、大礼堂周边。产生明确的方位感。 特殊设计的采光天窗,实现可调的自然采光通风,低碳节能。 公共大厅柔和的自然光体现了对开会者的心理关怀。

内部设计取向简洁、现代、明快、大虚大实得对比自然地营造出“大礼堂”必需的庄重感。












分项指标





总座位数(个) 池座座位数(个) 二层楼座座位数(个) 三层楼座座位数(个) 多功能厅座位数(个)

面积(㎡)

其中 展览面积(㎡) 配套服务用房面积(㎡) 设备区面积(㎡) 停车面积(㎡) 停车位数量(个)



65644.8 31554.8

2500 1140 695 665 600 1235.3 34090 3470 1640 2050 30097 800 39864 13938 9436 4502 8 5 3 29.1 1.65 34.90% 16384 11959 30%







1、地上改建部分总面积(㎡)

主要功能配置 大礼堂一个

多功能厅一个 65人会议室12 75人会议室5 半开放式多功能厅一个 2、地下新建总建筑面积(㎡):



改建部分占地面积(㎡) 保留部分占地面积(㎡)



地上建筑层数(层) 地下建筑层数(层)



4. 技术经济指标:

改建部分总面积(㎡):



总用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其中:

建筑总层数(层):

其中:

建筑高度(m): 建筑容积率: 建筑覆盖率: 道路广场铺砌面积(㎡):

绿化面积(㎡):

绿化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1d37f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