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时间:2022-04-09 03:5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2017日语翻译资格考试翻译技巧



1.麻薯在锅里

我报了17年的二笔,之前考过两次,总差23分。我不太喜欢逐词翻译,觉得特别生硬,比较喜欢意译。而比较擅长逐词直译的同学一次就考过了。笔译考试是否更侧重于考察直译水平?另外,通读自己的中文译文时,感觉受日语影响特别重,对于提高中文表达水平,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回复:

①我个人认为,直译和意译只是翻译策略,难分优劣,必须放到具体语境和背景下加以分析。比如鲁迅的译文可能多为直译,但放之于当时的背景便不难发现其缘由。有一次我翻译一句织田信长的台词「目で見えぬものは信じるな」,这句话意译来说,归化为“眼见为实”,看似既地道又准确。

②但结合织田的性格后,我感觉这样意译不准确。因为织田多疑,他只说“不要相信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他相信看的到的东西”,这里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即“A不能证明没有欠B100万元≠B就欠A100万元”。

③基于这种分析,这句话我采用了直译。我认为直译和意译必须具体分析,如何把握“译者主体性”、如何把握翻译的“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到考试,首先,考试是有“采分点”的,这不是僵化的评分,因为一个大型考试,必须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否则将很难评判。

④您可以结合教材上的译文以及讲解,在学习中判断一下哪些是“采分点”,也就是不能“跳”过去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


在考场上,您也应该对内容中哪些是“采分点”有个判断。另外意译和直译必须结合文体,比如文学翻译和法律翻译就不一样。

⑤中文受日语影响而出现“翻译腔”的问题,这是语言上的“负迁移”现象,此前语言学家很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比如说“中式英语”。后来发现其实母语也会受外语影响而产生“负迁移”,现在这个现象也越发得到关注。

⑥至于说到如何克服,还是得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不落文字之“窠臼”,有人说这是“得意忘形”,也有人说这是“得意配形”。另外,我建议在平时练习时,完成译文后,可以不看原文,仅通读译文,进行查看。同时还可以间隔数小时、数日之后再次通读译文进行总结,此时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

2.麻薯在锅里

请问汉译日遇到散文类文章,汉语修辞多,还是排比句式。在译成日语时也需要一一对应地译出修辞部分并且整体成排比句式?(汉语词汇丰富,有时中文反复讲了两三句,日语一句就可以概括。一一对应的日语译文看着特别啰嗦,如果单看日语译文,会不知所云)

回复:

①汉语的一些表达在日语中未必通用,如“连及”,《礼记》里有这么一句“大夫不得造车马”,可以发现“车”可以造,但“马”不能造,所以这是“因车而及马”,翻译时候不用译出。

②再如汉语喜欢用“骈体”,《滕王阁记》里面的“序属三秋,时维九月”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意思,翻译到日语(现代译)我觉得直接整合出意思即可。

③通常情况下,还是要基于日语的习惯去表达,有些场合,比如是为了传播文化另当别论。另外,我认为考二笔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太多。

3.只想做Dream-Fighter的某君


回复:

①考试的'时候出现古诗词的几率似乎不高。另外因为中日文化渊源的问题,真是古诗词翻译也不算难,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是「春眠暁を覚えず処処啼鳥を聞く」。

②信达雅严格来说其实不算翻译理论,只是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写的自己的一些感悟,也可以多接触一些其他的翻译理论。

③关于翻译理论刘宓庆老师的那个书系我认为不错,当然主要是针对英语的。如果阅读的话,建议在有一定翻译实践量的基础上再去阅读,会比较容易找到共鸣和启发以及借鉴之处。没有实践只看理论意义不大,毕竟翻译是实践的学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9e7f61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