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力量

时间:2022-04-18 06: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的力量

作者:杨晓华

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7年第04

请朗读下面的文字!”“大家一起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的话语曾伴随我们从儿童变成少年,从少年变成青年。在这琅琅读书声中,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鲁迅、茅盾、巴金、冰心,莎士比亚、普希金、海涅、雨果、高尔基、海明威……就这样一个个走进了我们的内心,我们初步懂得了这世界上的大爱与大恨,大美与大丑,大困惑与大解放。然而随着我们走进大学、走进社会,几乎告别了这样的朗读生活。阅读,或许仍然在,声音却没了,这不就像电影,从有声时代退回到了默片时代?缺少了朗读,就缺少了一种力量。什么样的力量?生命的力量!电视节目《朗读者》走红,有各种原因可以罗列,但是朗读本身的力量最为核心。

我国播音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张颂先生在其《朗读学》一书中,对朗读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从纯粹的书面符号,到充满气息、蕴含情感、节奏分明、音韵铿锵的声音展示,这不仅仅是表达方式的转变,而是回归语言的本真状态,触摸语言灵魂的创造和升华之旅。其实,不仅仅是朗读,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诵、吟、哦、吭、啸、叹、咏等各种口语活动。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朗读和朗诵,都具有同样的性质,这些概念在语言科学家和艺术家那里有着严格的区分,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这些有声语言的表达形态和生活中直白的说话不同,具有审美活动的目的和意味。难怪,我国港澳台地区把这些语言活动统称美读!这种源远流长的美读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语言文学和生活方式。

仔细想一想,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距今也不过5000多年,而没有文字的原始人时代,至少长达200万年。在这样漫长的洪荒年代,人类的语言只能是口语。而正是在口语的世界里,人类不断走向觉醒,正是在口语的世界里,《吠陀》《诗经》《荷马史诗》等东西方文学的早期代表才得以完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美国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人物沃尔特·认为:语文化是原生文化,而书面文化是次生文化。在《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术界完成了一次新的觉醒,意识到了语言的口语属性,认识到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反差的深层意义。

历史如此,当代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口语进行中,我们用自己跃动的灵魂,用自己活脱的气息,用自己天然的器官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感到生命存在的自由和奔放,而朗读不就是这种表达的一种更规范化、更有审美追求、更具纯粹性的精神活动吗?朗读的力量不就是生命本身的力量吗?让朗读回归,让其他所有美读方式回归我们的生活,不就是我们希望生命变得更本真、更美好吗? 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00873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