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霸凌”的一些分析和感想

时间:2022-08-01 18:3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校园霸凌”的一些分析和感想

作者:刘沅虹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19



刘沅虹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中,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校园霸凌”是一个长期的社会性问题。在电脑网页上搜索“校园霸凌”,找到相关结果约5,580,000个。挪威学者Dan Olweus 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笔者作为一名中学生,身处最容易发生“校园霸凌”的环境中,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经历所得。

关键词:校园霸凌;社会性;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9-0000-00

1校园霸凌的成因

“校园霸凌”有施暴者和受害者。在“校园霸凌”案例中,施暴者被发现以后,大多都会说“我不喜欢他”、“我看他不顺眼”、“这个人很讨厌”……那到底什么样的人会让人不顺眼?会让人不喜欢?这些描述其实都是模糊、不精准的,答案也并没有标准。但可以确定的是,拥有这样观点的同学,容易对人、对事带有“敌意”。这种“敌意”意识的养成,要追溯自家庭中了。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里,家长若长期出现不负责任、冷漠、经常施行家庭暴力的行为,让孩子一直处在一种“敌意”的环境中成长,那孩子的社会互动一定会处于负向状态,则孩子将来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再者,孩子进入校园后,在校园中受学校氛围和老师的影响非常深,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正处于模仿阶段。学校和老师若选择不正确的教育和管理方式,霸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最重要是,若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学校和老师却不加以阻止,也可能造成其他同学的错误价值观:大家会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继而争相模仿。

而且,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饭食衣物以供身体成长、也不仅仅是获得感情以供心灵成长,我们还需要不断获得“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滋养我们,为价值观护航,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前进的动力。作为学生,我们还没有参加工作,可以在玩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可以在家庭里被照顾、被尊重而获得成就感……但当一个人越小越弱,获得成就感的方式就越少。那么,用暴力的方式,去获得成就感,就成了最直接和最快的方式。许多“校园霸凌”案中的施暴者,十分迷恋受害者所表现出来的屈服、恐惧、奉承。在受害者以及围观人群的恐惧和屈服中,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强大。

2校园凌霸的形式

2.1性别差异导致结果差异

在“校园霸凌”团体中,施暴者以男生居多。男生里面,大家比较爱欺负男生,以肢体暴力为主,奉行“能动手就不动嘴,以武力服人”原则。他们通常推举身体素质好、体育运动不


错的男生当领头。喜欢欺负看起来弱小、胆小怯懦、成绩不好、没跟父母长期生活、家里人不会帮忙“出头”的同学。因为这样的同学欺负起来“不麻烦”。

而女生则比较爱欺负女生。女生们的霸凌容易以团体为单位,少部分会以动手的方式欺负人,大部分还是以散播谣言、语言暴力为主。除了看起来弱小可欺的同学,许多体貌外形、成绩都不错的女同学也是女生间被排挤和欺负的对象。这跟女孩天生性格更细腻敏感,更容易沉溺在情绪中有关。

2.2“社交霸凌”也应属于“校园霸凌”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小团体”的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家庭环境相仿、爱好一致的同学肯定会走得近一些。但很多“小团体”们,他们虽然不会做太过分的事情、说太过分的话,但他们本身、或联合别的“小团体”排挤和孤立受害者们。这样的“社交霸凌”,虽然兵不血刃,但给受害者带来的心理创伤也是十分严重的,也应该算作“校园霸凌”的一种。

3校园霸凌的影响

“校园霸凌”最直接的影响,是受害人身体上的伤害。最严重的导致受害人的死亡,然后不同程度的轻重伤,以及永久性的后遗症、伤残、明显伤痕等。

紧接着是心理影响。经受过校园霸凌的同学,容易出现抑郁、意志消沉、心里恐惧等现象,从而影响到学习。

因为失去了同学间的和谐关系,施暴者和受害人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施暴者会继续在“校园霸凌”中找成就感,而受害人开始害怕上学,容易出现经常旷课、逃学的情况,甚至退学。严重的甚至失去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开始“放弃自己”。

再深层一点。很多被害者后来都变成了施暴者、欺凌者。开始抽烟、醺酒、自残等,价值观错乱和性格扭曲之后,甚至进行反社会活动。

4校园霸凌的处理与防范

校园中的霸凌现象,容易被轻视。主要原因是霸凌的边界不明确,有些事情明明是欺凌和侮辱,却会被旁观者认为是玩笑和打闹。家长们也喜欢彼此安慰“小孩子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我们有苦却说不出。目前,我国也并未设立专门调整“校园霸凌”的法律,处理“校园霸凌”只能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处理。

所幸的是,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记者会上,回应如何防范校园欺凌、霸凌的提问时,法工委发言人表示,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此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据介绍——“针对校园欺凌的现象,草案增加了若干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和处理,并通知被欺凌和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学校应当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欺凌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依法对实施欺凌行为的未成年学生予以教育、矫治或者处罚;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应当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

但想要真正改善“校园霸凌”。光靠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从家庭、校园、社区中去普及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可以适时开办相应主题的家庭讲座、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呼


吁家长们采取开明、关怀、宽容和温暖的方式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学校和社区需要及时监督。这样其子女有较多正向心理,也较不易产生行为偏差。而校园中,一定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关怀和监督并重的教育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霸凌事件的发生率。

5结语

“校园霸凌”对社会的危害不可小觑,一定要将家庭、学校、社区联合起来。态度正向、行为积极的家长和老师,与态度负面、行为消极的家长和教师,一定会教育出不同思维和不同行为力的学生,这些思维上的差异决定学生成为“好学生”,还是“霸凌加害人”、“霸凌受害人”。

作者简介:刘沅虹,男,四川泸州人。

Some Analysis and Ideas About "Campus Bullying"

LIU Yuan-hong

(No. 12 Middle School, Longmatan District, Cang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Luzhou Sichuan 646000)

Abstract:"Campus Bullying" is a long-term social issue. Search for“Campus Bullying”on the computer webpage and find about 5,580,000 related results. Norwegian scholar Dan Olweus defines “school bullying” as “a student who is exposed to one or more student-led negative behaviors for a long time and

repeatedly. Bullying is not an accidental event, but a long-term and multiple Event."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the author is in the most prone to "campus

bullying" environment, want to talk about some of his 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

Keywords: campus bullying;social;middle school students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10936e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