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是社会和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时间:2023-02-28 14:2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是社会和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者:王燕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7



王燕

(广东药学院产业办 广州 510006)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教育的改革探索和科技体制的创新等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强调了当今社会高校三大职能中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学研合作是地方经济和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并以作者所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说明了高校区域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自身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地方高校 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254-02

1 转变观念,高校产学研必须走出象牙塔

大学职能在人类历史上几经变迁,从中世纪“修道院式”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到德国的“象牙塔”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能,再到美国形成了大学第三职能——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先后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现代大学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公认的三大职能的理念。过去,由于长期封闭办学和受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中,不能充分认识社会服务功能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过分偏重基础研究,轻视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也是闭门造车,创新力不足,或因为经费短缺,将科研成果搁置。科学研究游离于市场之外,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市场应用,完全忽视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硅谷鼻祖”特曼认为,好的大学不应是一座“象牙之塔”,而应成为研发工作的中心、社会人才需求的大后方和服务社会的主基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高速发,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才和技术市场化,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紧紧抓住机遇,勇敢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挑战,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激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主动走出“象牙塔”,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能,推动科技发展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多种模式,把高校的优势资源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实现地方经济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在服务社会经济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通过服务社会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

2 区域产学研合作是社会和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广东得“天时地利”之先,改革开放30年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


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不足等因素,存在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区域发展的相对不平衡,和增长方式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日增等客观现象的存在。“十二五”时期,广东将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产业的升级换代,教育的改革探索,科技体制的创新等诸多方面,都迫切需要“产学研结合”,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广东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和知识创新的主体,科技工作就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国家发展战略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促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孵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服务于城市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高校正从工业经济社会的边缘逐步走向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在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在坚持高校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并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在引导社会前进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让地方高校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会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满足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智力、技术等综合因素的需求,才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确定自身定位,找准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服务社会与学校发展的良性互动。地方高校尤其要从原来单一封闭式的教学和科研状态中走出校门,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赢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赢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进而改善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水平,使地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更加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道路,形成高校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循环,提高地方的经济竞争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高校也逐渐形成了可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地方高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3 广东药学院区域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

广东药学院是我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学校按照“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省培养医药卫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科专业涵盖了公共卫生、临床、康复、医药研发、生产、应用、流通、管理、信息、等领域,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五个学科门类,2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达23000,研究生300余人。

近年来,学校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把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突破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创新和实践,一方面,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以珠三角区域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将服务广东区域经济社会作为学校的责任、价值追求与战略取向,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发挥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以“政、企、校”为产学研合作模,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发展局面。另一方面,学校从服务社会的角度出

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通过区域产学研合作,推动自身教育科技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中推动了自身的教育科技改革,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起舞,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近来来,学校主动走出校门,走出围墙,走向社会,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人才、设备和资源优势,主动寻求促进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与服务对象,发挥医药学科的优,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医药行业、企业合作,以“政--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工程研究院等合作创新联盟,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等,如先后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广州番禺区人民政府、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佛山南海西樵镇人民政府、广西北海经济开发区等签署了产


学研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建立了“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华南现代中药城项目”、“广东药学(西樵)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广东省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广东药学院广西北海经济开发区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极大地提高了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扩展了产学研合作领域,推动了区域经济在生物医药、中医药现代化、公共医药卫生事业等领域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带动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在观念上和实践上的根本转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高校与政府或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在区域经济创新、企业科技进步、高技术产业化以及帮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产学研区域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校也在知识创新、学生培养、科学究、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学校通过科研奖励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措施,将原来的科技成果实现了转让,将专利项目授权给企业使用,为企业和贫困地区培养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孵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积极创办科技型企业等等,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了学校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合作双赢的局面,学校在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突破,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 ()德里克·博克[],徐小洲,[].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教育出版社,2001,6.

[2] 广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梅兴接受专访解密“爆发”背后——产学研合作十大项目成果服务社会[N].南方日报,2009-12-30(A11).

[3]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19981224日制定,国务院1999113日批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990365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