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点简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点简析 2011年12月01日 14:29 来源:《公共管理改革》2008年第10期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4 赵汝周 (成都行政学院)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我国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基本上是精简机构、精简人员、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1982年的改革。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部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减小39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精简了机构和公务人员。如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多达100个,领导职数急剧增加,当时冶金工业部,正副部长一共有24位。二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三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条件为辅”,即经济性质仍然是计划经济。这次改革只是一次数量增减性的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1988年的改革。1988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这次改革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直到现在,仍然是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从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到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期间我们实行的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尽管加了诸多限制,但经济性质已变成商品经济了。 1993年的改革。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1993年推动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时,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以后,人们的认识有了三次大突破。相应的,行政体制要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进行凋整和改革,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次改革更进一步提出行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1998年的改革。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党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这次改革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从具体的工业经济管理中淡出。除了国防科技工业和信息产业两个管理部门外,这次改革将其他直接管理工业的10个部委全部撤消。同时,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机构,提出公务人员要减一半,国务院当时3.4万人减了1.7万人。 2003年的改革。2003年3月1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进行的。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这次改革目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但是,2003年的非典给人们当头一棒。人们深切感受到经济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很显然,每一次改革都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改革链条。 2007年的改革。2007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7个部门组成, 比以前减少1个。这次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适应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适应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这次机构改革既集中体现了改革的方向,又切实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革的特点:一是体现一个“综”字。综合考虑了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当前的改革重点,综合考虑了当前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二是突出一个“转”字。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三是探索一个“大”字。在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四是关注一个“民”字。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了若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五是尊重一个“实”字。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明确地方政府机构除中央有原则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可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设置, 同时,不设时间限制。这样处理,符合我国改革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地大、人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六次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一是与时俱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同步进行,总体上适应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不断超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定位越来越高;三是循序渐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日益深化,从精兵简政,深化到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f1b8d7a6c30c2258019e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