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通信”“通讯”的日文翻译方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中日两国间的信息技术交流逐渐深化。与之相对,信息技术专用词的互译情况日益增多。由于中日两国同时使用汉字,而且其中含有大量的同形字,因此在互译时易出现混乱。本文利用语料库,在理清“通信”“通讯”的翻译方法的基础上,阐明其异同点。 标签:中日通信通讯异同译介本文主要使用“中日对译语料库”(北外日研中心,2002~2003),其中关于“通信”的用例共计26个,关于“通讯”的用例共计42个。以下,将通过收集的例文,对汉语“通讯”“通信”等词的翻译方法进行考察。 一、关于汉语“通信”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观察语料库中收集的例文的基础上,制成表1。 表1:汉语词“通信”的日文译法及其用例数和百分比 汉语 词义 日语译法 用例数 百分比 通信 用书信互通消息,反映情况。 文通、手紙、連絡、通信 10 38.46% 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 通信 16 61.53% 如表1所示,关于汉语“通信”的用例共计26个。主要译为「通信」「文通」「手紙」等。其中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的有10例,占总用例数的38.46%,主要译为「文通」「手紙」「通信」「連絡」等;表示“用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的有16例,占总用例数的61.53%,全部译为「通信」。 (一)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 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的用例有10个,占总用例数的38.46%。其中3例译为「文通」,5例译为「手紙」,1例译为「連絡」,1例译为「通信」。 (1)由此她同北京的英雄保持了通信联系。(《钟鼓楼》) 二人の文通がはじまった。 (2)来到军马场,黎江与之通信的唯有方丹,因为她单纯,她热情,她坦率,更重要的是她对黎江始终怀着无限信赖的感情。(《轮椅上的梦》) ここへ来てから黎江が手紙を書いた相手は方丹だけだ。彼女は根が単純 で、やさしく正直で、なにより彼を心から信頼している。 (3)据沈雁冰(茅盾)回忆:该报当时“对外不公开,所以通信地址就设在毛泽东的寓所。(《毛泽东传 》) 沈雁冰(茅盾)の回想によれば、その新聞は当時「対外的には公開していなかったので、連絡先は毛沢東の住居に設けてあった。 在例(3)中, “通信”是作为复合词“通信地址”的词素而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词素“通信”不译为「文通」「手紙」,而将“通信地址”整体译为「連絡先」。 (4)她为了学写白话信,曾经把《新青年》杂志的通信栏仔细研究过一番。(《家》) 彼女は口語の手紙を書くために「新青年」の通信欄を仔細に研究したものである。 在例(4)中,“通信”是作为复合词“通信栏”的词素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将“通信栏”整体译为「通信欄」。在汉语中也有“通讯栏”一词(例(11))。杨琥对于“通信栏”一词有以下叙述: 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设置,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一般称之为“投函”,后来又称之为“通讯”,最后则基本上称为“通信”。 从中可以看出,汉语“通信栏”“通讯栏”表示同一个意思,都对应日语的「通信欄」。 总之,在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时,主要译为「文通」「手紙」。当“通信”作为词素使用时,也可以译为「通信」或「連絡」。 (二)表示“用信号传送文字图像” 表示“用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的用例共16个,占总用例数的61.53%。全部译为「通信」。而且,这种情况下的“通信”多与“交通”“设施”“联络”等词搭配使用。例如:将“交通通信”“通信光缆”“通信技术”“通信联络”等词译为「交通通信」「通信用光ファイバー」「通信技術」「通信連絡」等。 (5)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建成投产大中型基建项目840多个,交通、通信和能源建设得到加强。(《1996年人大报告》) 重点建設の成果もいちじるしく、八百四〇余の大・中型基本建設プロジェクトが完成、稼動し、交通、通信およびエネルギーの建設も強化された。 通过(一)和(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时,主要译 为「文通」「手紙」等。当“通信”作为词素使用时,也可译为「通信」或「連絡」;在表示“用信号传送文字图像”时,主要译为「通信」。 二、关于汉语“通讯”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叙述,在观察语料库中收集的例文的基础上,制成表2。 表2:汉语词“通讯”的日文译法及其用例数和百分比 汉语 词义 日语译法 用例数 百分比 通讯 信息的传递。① 通信、連絡等 18 42.86% 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通信、記事、報告、通訊等 24 57.14% 如表2所示,关于汉语“通讯”的用例共42个。主要译为「通信」「連絡」「記事」等。其中,表示“信息的传递”的用例计18个,占全部用例的42.86%,主要译为「通信」「連絡」;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的用例计24个,占全部用例的57.14%,主要译为「通信」「記事」等。 (一)表示“信息的传递” 表示“信息的传递”的用例计18个,所占比例为42.86%。所谓“信息的传递”,现常指以信号为媒介传递信息,但也可以指用书信等其他方式传递信息。 首先,就表示“用信号传递信息”的情况进行分析。表示此义的用例共12个(其中有4例是作为词素使用),占全部用例的28.57%。其中,作为单词的8例“通讯”全部译为了「通信」,而且表示“两地间通讯”“交通通讯”“通讯联络”“通讯器材”的情况较多。 (6)第一点,先把交通、通讯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一は、交通、通信を発展させることで、これは経済発展の起点である。 将“通讯”作为词素使用的4例中,将“通讯录”译为了日语的「手帳」。根据《简明档案学词典》,“通讯录”是指“逐一登录个人姓名或机构名称和通讯地址的簿册”。即例(7)中的词素“通讯”表示“用信号传递信息”。 (7)走进隔音间,她从衣兜里掏出小小的通讯录,立即查到了她们团长家里的电话号码。(《钟鼓楼》) ボックスに入ると、ポケットから小さな手帳を取り出した。劇団々長の自宅の電話番号はすぐ見つかった。 其次,就表示“用书信等其他方式传递信息”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4例译为了「通信」(其中2例是作为词素使用),有2例译为了「連絡」。 (8)必须充分利用无线电、有线电、电话、邮递、专人送信等项通讯方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無線電信、有線電信、電話、郵便、または専門の係による送達などの通信の方法を十分活用する。 (9)方针决定了,指示发出了,中央局、分局必须同区党委、地委或自己派出的工作团,以电报、电话、车骑通讯、口头谈话等方法密切联系,并且利用报纸做为自己组织和领导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工具。(《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方針をきめ、指示をだしたら、中央局、分局は、区党委員会、地方委員会あるいは自分のところからおくった工作団と、電報、電話、車馬による連絡、面談などの方法で緊密な連係をとるとともに、活動を組織し指導するうえでのきわめて重要な道具として新聞を活用すべきである。 在例(10)、(11)中,将“通讯”作为词素使用的“通讯处”和“通讯栏”分别译作「通信処」和「通信欄」。根据《简明档案学词典》,“通讯处”是指“个人或机构的通信地址”。如(一)中叙述,“通讯栏”同“通信栏”意思相同,即“通讯处”和“通讯栏”都表示“用书信传递信息”。 (10)11月,国民党旅欧支部在里昂成立,选举王京歧为执行部长,周恩来为总务科主任,李富春为宣传科主任,聂荣臻为巴黎通讯处长,和其他青年团员一道,父亲在1923年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我的父亲邓小平》) 一一月には国民党欧州支部がリヨンに設立され、王京岐が執行部長に、周恩来が総務科主任、李富春が宣伝科主任、聶栄臻がパリ通信処処長にそれぞれ選出された。 (11)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地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家》) 毎晩彼はこれらの雑誌や新聞を二人の弟とまわし読みして、通信欄すらなおざりにしなかった。 从例(8)、(9)、(10)、(11)中可以看出,“通信”不仅表示“以信号为媒介的信息传递”,也表示“以书信、马车等其他方式的信息传递”。并且,“通讯处”“通讯栏”中的词素“通讯”也译为了「通信」。由此看来,汉语“通讯”确实有以书信等其他方式传递信息的意思,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译为「通信」。 总之,“通讯”表示“信息的传递”时主要译为「通信」。特别是在表示“以信号传递信息”时译为「通信」,在表示“以书信或其他方式传递信息”时,可根据情况译为「連絡」,但仍以译为「通信」的情况居多。 (二)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 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的用例共24个,占总用数的57.14%。其中译为「記事」的情况较多,计13例;译为「通信」的仅1例;除此之外,将“通讯”作为词素使用的“通讯社”译为「通信社」的有7例,“通讯员”译为「レポ」等的有2例,“通讯文学”译为「報告文学」的有1例。在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时,译为「ルポ」「記事」「報道」「通訊」等的情况较多,有13例。然而日语中并无「通訊」一词。在例(13)中,将“通讯”译为「通訊」也许是考虑到是专有名词的原因。 (12)“老赵!这是我写的一篇通讯,总编辑亲自看了,要发。他还托我给你带来个便笺。”(《人啊,人》) 「趙さん、ぼくの書いた記事だ。編集局長が目を通して載せろって。それから、君に渡せって、メモをあずかってきたよ」 (13)中央档案馆现存的《军事通讯》第二期,也就是1930年3月15日那一期中,有一篇名为“对广西红军工作布置的讨论。(《我的父亲邓小平》) 中央档案館に現存する『軍事通訊』第二期、つまり一九三〇年三月一五日号に「広西紅軍の工作配置についての討論」という記録が載っている。 在例(13)中,《军事通讯》作为杂志名,是专有名词,因此直接译为了『軍事通訊』。 在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时,译为「通信」的只有1例。 (14)薛纪跃在观看那只小金表时,眼睛不觉瞥到了搁在抽斗后部的一本小册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修养通讯》之一——《什么样的爱情最美好》,那是商场团委书记杨及光送给他的。(《钟鼓楼》) 抽出の奥のほうにあるパンフレットがつい目に入った。中国青年出版社の『青年修養通信』シリーズの一冊、『より佳き愛情とは?』である。デパートの青年団委員会書記楊及光が贈ってくれたものだ。 在例(14)中,“通讯”是作为书名中的一部分而使用的,将《青年修养通讯》译为了『青年修養通信』。 关于“通讯社”的用例共7例,“通讯员”的用例共3例,“通讯文学”的用例仅 1例。分别译为了「通信社」「レポ」「報告文学」等。 (15)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十九日电称:十九日上午九时行政院会议广泛讨论时局,决议如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南京国民党反動政府筋の通信社である中央社の十九日発の電報によると、十九日午前九時にひらかれた行政院の会議では、ひろく時局について討議し、つぎのような決議をおこなった。 (16)一看,原来是任玉桂的父亲任老头——现在他已经是市委的通讯员了。(《青春之歌》) 見ると、それは任玉桂の父親の任じいさんだった――かれはいまでは、北平市委員会のレポになっていた。 (17)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われわれの文学専門家は大衆の壁新聞に目をむけ、軍隊や農村における報告文学に目をむけるべきである。 如例(15)、(16)、(17)所示,“通讯社”“通讯员”“通讯文学”分别译为了「通信社」「レポ(モニター)」「報告文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通讯社”是指“采访和编辑新闻供给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使用的宣传机构,如我国的新华社”;“通讯员”是指“报社、通讯社,电台等邀请的经常为其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根据《毛泽东选集大辞典》 ,“通讯文学”是指“文学形式的一种。指非专业人员为报刊、通讯社、电台等写的文学作品”,而且根据《毛泽东文艺思想大辞典》,“通讯文学”也被称为“报告文学”。即这三个例子中的词素“通讯”全部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因此可以看出,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时,翻译方式多样,不仅限于「通信」。 总之,在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时,主要翻译为「記事」等。“通讯”作为词素使用时,根据上下文,翻译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将“通讯社”译为「通信社」的情况较为普遍。 根据(一)和(二)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讯”在表示“信息的传递”时,主要译为「通信」;特别是以信号为媒介时,全部译为「通信」。以他物为媒介时也会译为「連絡」,但仍以译为「通信」的情况居多。在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时,主要译为「ルポ」「記事」「報道」等。并且,“通讯”作为词素使用时,根据上下文,翻译方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将“通讯社”译为「通信社」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结语 以上从单纯的词义和翻译方法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词“通信”“通讯”的日文 翻译方法。为将考察结果明朗化,制成表4。 表4:“通信”“通讯”的异同点 通信 通讯 用书信互通消息 10(文通、手紙) 6(通信、連絡) 用信号传递图像文字 16(通信) 12(通信) 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 × 24(記事、報道) 如表4所示,汉语“通信”有两个意思。其中,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的情况较少,此时主要译为「文通」「手紙」等;表示“用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的情况稍多,此时主要译为「通信」。 汉语“通讯”有三个意思。其中表示“用书信互通消息”的情况最少,通常译为「通信」「連絡」等;表示“用信号传递图像文字”的情况稍多,多译为「通信」;最常用于表示“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此时一般译为「記事」「報道」等。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通信”没有“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之义,主要表示“传递信息”。不管是表示以“书信”为媒介的传递,还是以“信号”为媒介的传递,它的用例都比“通讯”多,即表示“传递信息”时多用“通信”。与之相对,“通讯”独有“报道人或事物的文章”之义,且大多说情况下表示此义。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而且拥有大量的同形字。在翻译“通讯”“通信”这类近义词时,如果不先搞清其汉语词义,会出现很多误用。如果将它们的互译方法及其异同点搞清楚,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误用。因此,我们认为,中日同形字的研究是今后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作进一步努力。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对“通讯”的解释是“利用电波,光波等信号传送文字图像等”和“翔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 章”。然而,汉语“通讯”的媒介不仅限于“信号”,也可以“马车”等作为媒介(如例(7))。《技术学辞典》中有“通讯是指信息的传递”的解释。因此在这里采用《技术学辞典》的解释——“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林穗芳.“通讯”与“通信”的区别[J].语文建设,1997,(1). [2]赵伟.几个容易混淆的通信名词[J].中国科技术语,2008,(1). [3]杨琥.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陈兆祦,黄坤坊.简明档案学词典[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 [6]张占斌,蒋建农.毛泽东选集大辞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7]冯贵民,高金华.毛泽东文艺思想大辞典[M].武汉:武汉出版社, (许静如山东济南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50100) 1993. 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f304e9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