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又到粽子飘香时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7年第05期 说起粽子,谁都知道同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但是,最早的粽子是把白米裝在竹筒里的,后来为什么改变了这个方式?民间曾有过一段传说:东汉建武年间,长沙人区曲在端阳节前不久,遇到一个自称“三闾大夫”(屈原生前曾为三闾大夫)的读书人, 那读书人对他说:“听说你年年端阳做粽子祭我,多谢多谢。但往年祭我的粽子,都被蛟龙偷吃去了。今年端阳如有惠赠,请用楝树叶子塞在竹筒口上,再拿五彩丝线扎牢。这两样东西都是蛟龙所怕的。”从此以后,端阳粽子上便包起了楝叶与彩线。 至于端阳民间吃粽子的风俗始于何时,巳无法考证。西晋征西将军周处撰著的《风土记》上说:“端午进筒粽,一名角黍,以菰叶裹黏米(糯米)。” 可见至迟到西晋,端阳吃用箬叶裹的糯米粽子已经十分盛行了。有些粽子包成尖角形,故称“角黍”。这与今天一般粽子的形状相似。 唐宋时代,粽子受到皇室的珍视。唐明皇年间,每年端阳皇宫里都要精工制作一批粽子和粉团。粉团盛于金盘之中,然后让宫女们用角质小弓张箭去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以粽子为赏。可是粉团滑腻,要射中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品尝粽子的美味,宫女们一个个全神贯注,拉弓引箭。唐明皇则在一旁观赏作乐,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的诗句。这种宫廷游戏至宋代仍延续不衰。 粽子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端阳礼品,那是明清以后的事情。当时,京师朱门大户的礼节除粽子外,还配以樱花、桑椹、荸荠、蜜桃、黄杏、五毒饼、玫瑰饼等时鲜物品;而小户人家却只能勉强裹几只清水粽,既充节物,又作食粮了。 古人包粽子,在糯米中夹杂红枣、板栗、胡桃、柿干、银杏、赤豆、姜桂、麝香等物,裹以茭叶、菰叶或竹叶。也有用艾叶裹的,叫做艾香粽子。形制除传统的筒粽、角粽外,还有锥粽、菱粽、秤锤粽等名目。煮法也大有讲究。要在水中放入稻柴灰或少许石灰,这样才能使粽子色青味香。 古人还在粽子中和入药物,治疗病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截疟药与粽子并食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药益智与糯米同裹,称为“益智粽”,呈献给刘裕吃,治疗他的脑力衰退、思维迟滞的症状。 古人有因擅长裹粽子而列名史籍的。唐朝有个姓庾的小商贩,专售糯米白粽。他做的粽子清香扑鼻,剥了箬叶白莹如玉,名传遐迩,叫做“庾家粽子”。著名的史料笔记《酉阳杂俎》对此曾专门予以记载。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f8548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