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们的珍贵品质 作者:孟蕾 来源:《杭州·党政B》2016年第12期 谭玉福:宁死不喝“救命粥” 老红军谭玉福,离休前是浙江省中医院院长。1918年5月,谭玉福出生于四川广元,16岁参加长征,他所在的红四军后卫部队因搬运粮食等原因前后来回过了5次草地、4次雪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1935年,谭玉福所在的部队开始过草地。从天亮走到天黑,草地上到处都是饿死、病死的战士,让人不忍目睹。由于物资匮乏,战士们春夏秋冬都穿一套棉衣,谭玉福的一套棉衣竟穿了两年,不仅棉衣磨得又破又脏,而且连里面的棉花都脱落光了。 有一次部队打了胜仗,每人发到一个银元,谭玉福用它买了一块大烧饼,分成很多小块,用布袋装起来,肚子饿时就吃一点。长征途中,一位红军医生饿得晕了过去。谭玉福掏出自己瘪瘪的粮袋,将里面仅有的两块干饼,掺着水喂给这位医生,救了他的命。谭玉福当时想,自己再饿也要熬着,救活一个医生就等于救活更多受伤的战士。 红军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纪律严明,部队要求战士绝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走出草地不久,又累又饿的谭玉福晕倒了,房东大娘拿出仅有的米熬了一碗粥给他喝,但他坚决不肯喝粥,说不能白吃老百姓的粮食,宁死也不能违反纪律。直到部队首长下了命令,他才将粥喝下。就是这碗粥,救了他一条性命。 88岁的离休干部阮超英是谭玉福的夫人。阮超英回忆说:“老谭凡事总想着别人,‘让’与‘帮’两字可以说伴随了他一辈子。老谭当年在华东野战七院任政委时,作为家属,我曾有过三次培养当医生的机会,但老谭一次次把学习机会让给了别人。他说,我没有文化,应该把机会让给文化基础比我好的同志,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好医生,救助更多人。” 大女儿谭航萍回忆说:“父亲一次次把房子让给同事,其中一次是他在浙江省中医院当院长时,新上任的牙科专家是刚从印尼回来的华侨,带着家属一起回国,当时院里一时没法给他安顿,父亲马上就让出自己的大套房子,全家搬到医院另一小套宿舍栖身。正是大热天,我们家五姐妹草席一铺,就在水门汀地上挤着睡。没想到这一住就住了几年,直至搬到另一处医院宿舍楼。二妹和三妹至今落下了风湿病。” “三年困难时期,有一段时间,我们家五姐妹几乎天天吃菜粥充饥。后来才知道父亲把大部分粮票和大米用来接济医院的一名电工师傅了,因为他们家经济困难,男孩子又多。父亲说,男孩比女孩胃口大,饿不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521fed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