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

时间:2022-08-13 12:0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时候的作品 是一首典型的送别 ,分享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答案及赏析,一起来看 看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与君离别意,

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 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的诗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 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 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 句诗: ⑷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5)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






境相似。 答案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人。(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邻。(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只要四海 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不要因为我们就要 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 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 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 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 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 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 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 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 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 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 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 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 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 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 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 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 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 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 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 调子高

“风


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 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 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 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 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

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结尾两句: 为在歧路,“无 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

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 是对朋友的叮 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 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 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585f6e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