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熟语 “熟语”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如:“笑面虎”“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这类词语文约事丰而寓意深广,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明白晓畅,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俗话说”“常言道”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一、熟语与俗语 1.熟语。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包括成语和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种类。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2.俗语。商务印书馆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说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绝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叫俗话”。熟语里,凡定意定型、四言格式的固定词组是“成语”;其他的定型词组或短语皆为“俗语”,有三言的、五言的、六言的、七言的,还包括四言的倍数,如八言、十六言。八言、十六言的语言单位已不是单纯的词组,本质上讲却是含有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短语,而四言成语则为定型词组,语法上往往充当句子的某种成分。其实,这两大类是相通的。比如,某项工作,若让一个门外汉干,能够说“一窍不通”,也能够说“擀面杖吹火”,前为四言成语,后为五言俗语。又如“黄连树下弹琵琶”是俗语,“苦中作乐”是成语;“铁公鸡”是俗语,“一毛不拔”是成语。 综上所述,熟语和俗语是种属关系,前者包含后者。俗语乃熟语的另一类,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具有形式简括、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与四言成语不同,多口头语。成语趋向于书面语,较为典雅。成语的考查多年来已趋稳定,本文不再赘述。 二、俗语 1.谚语。谚语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意深广的固定短语。喻事明理,多用较为定型的直言常语。如“日晕而风,础润而雨”。从内容来看,大致分三大类: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如:不怕慢,就怕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格言。格言是广为沿用的富有劝戒、启发、教育作用的短语。多用文言成分,少用辞格而直叙明言,一望而知其意,或“可为法则之言”。如“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格言与谚语很相似,但有区别。谚语多表示一种判断或推理,语言趋于口语化,通俗易懂;格言则直叙明言,一望而知其意,语言多文言成分,趋于书面化。如“有志者,事竟成”是格言,而“笨鸟展翅飞,总有飞到时”为谚语;又如“腐木不能够为柱”是格言,而“稀泥扶不上墙”为谚语。 3.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如“掺沙子”“磨洋工”“穿小鞋”“演双簧”。惯用语是熟语中比较特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另外,还有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等,如“碰钉子”“和稀泥”“鬼画符”“纸老虎”“挂羊头,卖狗肉”。当然它也有灵活性的特点,尤其是动宾形式的,有的中间就能嵌人其他成分,譬如“敲(别人的)竹杠”“泼(他的)冷水”。 4.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还包括一部分谜语)。分前后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用物事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譬喻,像是“喻体”;后部分对前部分加以判断、推理或解释,亦歇后语的宗旨所在(好用谐韵)。前后互相映衬,既明了理,又构成优美的艺术语言。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歇后语一般分“藏头”和“藏尾”两种情况。前者并不多见,如“而立岁”,即三十多岁,是“三十而立”的“藏头”歇后语,如“下马威”藏了“风”字,“寿比南”藏了“山”字。歇后语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若用之恰当,会使文章顿时生色,可谓“示言外之力”而“收言后之果”。譬如《毛泽东选集》里的很多政论性文章就有大量的歇后语。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这就说明,歇后语的使用不但要考虑语言环境的庄与谐,更为重要的是要看说话或写作的目的,看读者对象。 总来说之,新的《考试说明》对这个考点的调整,无疑增加了“词语”的覆盖面,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高考语文命题更加注重人文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充分考查毕业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综合使用水平。第二,广大考生要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把考点放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复习;按照语文的复习规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生活实际。对熟语的考查,我们认为会放在语言基础知识里的词语部分实行,即设置相关实词、虚词、成语和俗语的具体语言环境,让考生对不同的选项实行正误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cb425f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