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优质文档]

时间:2023-02-11 08:49: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所谓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财务绩效评价是财务分析技术在绩效评价领域的运用。财务绩效评价是在财务的范畴之内进行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财务绩效评价是通过选取适当的财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特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在评价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结果。比非财务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直接性使其成为了绩效评价的最重要部分。 2.1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公司制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代理关系应运而生。随着上市公司的出现,企业的股东越来越多,股权进一步分散,所有者控制进一步弱化,经营者权力日益强化。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时,了使得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绩效评价标准来约束经营者,使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 2.2利益相关者理论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体[1],如股东、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和各级税务主管部门等等,他们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恰当的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考虑股东,还要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3.3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变,它认为管理模式和方法应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是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并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因此,应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内外部环境进行绩效评价[2]


3.4信息不对称理论

企业的内部信息不是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得到的,完整的信息只有管理者和经营者掌握,众多的投资者只能依靠企业披露的一些信息,虽然证监会对信息的披露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还是免不了很多企业对披露信息的造假。再加上会计制度和审计准则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缺陷等到,都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提供了基础。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国外文献

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溯源于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绩效评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健全和完善的。

189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始逐步深入研究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1917年,福布斯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比较工业企业股票与铁路行业股票的业绩。1919年,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创立了以权益报酬率(ROE)为中心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成为企业财务经营业绩分析的重要依据[3]1928年,美国的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一种评价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沃尔评分体系,它开创了企业综合财务绩效评价的先河。195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3](Peter·Druthers)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评价公司绩效的8项指标,并指出虽然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1991年,美国的咨询公司思图斯特(Stem steward)公司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经济附加值(EVA)1992年,美国卡普兰及诺顿第一次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即采用财务测评指标来解释已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运用非财务指标来补充财务指标,实现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4]。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如,****2010 3.2国内文献

国内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相对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这段时期主要采用单一指标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改革开放后,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使得国内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提供了依据,用于评价的财务指标包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22bba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