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主义和国际关系“科学” 社会科学和人类意识问题 区分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研究方法的最好方法之一即在于两者对人类意识的概念理解不同。实证主义主张科学的方法论,落脚于“自然主义”的假定,认为社会世界和自然世界并无本质区别,提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阐释主义则认为,实证主义模糊了社会生活中人类意识所具有的本质角色。 实证主义通过两种方法理解人类意识的概念,即完全行为主义和意义导向的行为主义,但两者的总依据都是围绕着主观意义的。 完全行为主义倡导严格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关注与行为观察的理论化概念。完全行为主义者认为主观意义所代表的人类意识是无法发展为社会科学的,因为科学必须以经验性论据为基础,而人类意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得以检验的;意义导向的行为主义认为,将“主观意义”和社会科学的人类行为研究相结合是必要的。两种类型的实证主义者都主张把研究变量至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其中,意义导向行为主义者的最终目的是在刺激-反馈模式中使其使其成为“干预变量”。 阐释主义认为,社会世界和自然世界不同,社会世界是由个体阐释所组成的,个体阐释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其社会科学的目标必须要包括人类个体的阐释和定义,因为这些人类个体的互动构成了社会世界本身。 人类自身的“意义网”即是他们行为的本质,因为它使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行为与自然界中得非人类行为区分开来,因而人类实践不能与“意义网”分离。阐释主义理论家同意社会界中得行为常量是可辨认的,但反对完全行为主义的“完全数据辨别说”,因其忽视了这些行为的“意义网”。 阐释主义理论学者对意义导向行为主义者的研究途径并不完全满意,原因有二,第一,意义导向行为主义将意义网等同于主体意义的全部;第二,意义导向行为主义将意义网和人类实践间的关系看作特定主体意义与特定行为间的联系。阐释主义者与意义导向行为者不同,其认为意义网并非主体意义的全部,而是主体间意义的组成部分,而所谓的主体间意义是人类群体个体阐释和个体定义的集合。 总而言之,阐释主义研究所倡导的主体间意义为研究社会世界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其动摇了基于自然主义前提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通过将人类意识看作是可建构和可改造的社会化事物,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6c54321a37f111f1855b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