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心理学特征

时间:2022-12-31 06:2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心理学特征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投资者行为理论是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对于经济领域各种合理的解释,促使更多的学者投入研究。心理学作为这种理论的重要支柱,因此,研究这种理论首先要掌握这种理论的心理学特征。



标签: 投资者行为理论情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群体心理学

一、对于投资者行为理论发展的回顾

投资者行为理论不属于传统金融学的范畴,而是一个新研究领域,试图从人类的心理、行为角度了解并解释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早在20世纪初,约翰.凯恩斯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基于投资者动物精神而产生的股市乐车队效应。在1951Burrel 发表《投资研究实验方法的可能性》和1969Bauman 发表《科学还是幻想》两篇论文中,作者就明确提出把心理学和金融学研究结合起来,开拓了应用实验方法将投资模型和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1972年,Slovie又发表了一篇启发性的论文《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这三篇论文可视为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开端。



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金融领域。Tversky究了人类行为与投资决策模型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会计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识偏差1979年,KahnemanTversky 提出了对行为金融影响最大的展望理论,成为行为金融研究的代表学说。



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场不断发生的异象引起了金融学界的关注,大量证据表明许多金融理论还不完美,再加上展望理论得到广泛认可和经验求证,行为金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5年,De Bondt & Thaler 发表《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了吗?》一文,从而引发行为金融研究的复兴,Thaler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Shiller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



20世纪90 年代,关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Orden(1998)对于趋向性效应的研究,Ritter(1999)对于IPO异常现象的研究,Kahneman(1998)对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切换机制的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个时期的行为金融理论研究是从投资策略上加以完善,注重把心理学研究和投资决策结合起来。



投资者行为理论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完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把人的行为真实化、复杂化,使金融学变得更有人性的色彩。引入新的分析方法,在金融市场行为分析中增加了一些定性的解释和模型,不仅没有影响金融学科的




严谨性,而且使其更具有理论的力量。投资者行为理论拓展了金融分析的视野,使金融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支撑,但投资者行为理论作为一个新的学派还不够成熟,迄今为止还没有整合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投资者行为理论的许多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对于监管部门研究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二、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心理特征

投资者行为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把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学的研究中,因此心理学被认为是投资者行为理论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BarberisThaler认为,为了做出清晰的预测,行为模型需要指定投资者的非理性形式。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学者们通过大量对人们实际决策行为的研究、观察和实验,开创了投资者行为理论。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心理特征包括与投资者信念、偏好以及投资决策相关的情感、认知和社会群体心理。



1.情感心理学。情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情感的学术分支,一般来说,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和记忆力,会导致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反应出现非理性偏差,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反应过度是人们对于一些消息权衡过重,因而出现过激行为。反应不足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形式,源自于思想上的惯性,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信念,当新的消息到来时,人们往往对于原有信念的修改不足。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力过度自信或过度乐观,也会产生非理性偏差。人们经常夸大自己对于事物的真实了解程度,认为自己将会成功,而别人取得成功的概率肯定会远远低于自己取得成功的概率;在遇到风险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别人更有可能成为风险的受害者。人们的这种信念不仅反映出他们对于前景的乐观,同时也是他们判断上产生偏差的结果。信息量的增加、决策问题难度的增加,都会强化人们过度自信的倾向。这种强化使人们常常将坏的结果归罪到外部的环境,将好的结果归因到自身的努力或者能力。



趋利避害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主要情感之一。在金融活动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规避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这就是所谓的损失厌恶。研究表明,在决策过程中,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等值的收益带来的愉快。丹尼尔.耐曼与阿莫斯.特韦尔斯基(1991年)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损失和收益影响的效用比值大约为21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



按照人们认知发展的过程,投资者行为理论把决策者对于一个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分两步进行考虑。首先,他对决策问题进行编辑;其次,他对经过编辑后的决策问题进行评估,并选择展望值最高的选项。展望值是价值的函数,投资者行为理论中,人们用价值函数表示效用的概念。价值函数刻画了人们四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1748c68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