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7 07:11: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反思

邢台市第二十七中 苏朝丽

一、注重背景知识的渗透

古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小学所学的古诗字数较少,诗中有些字、词我们今天用得少或者不用,而有些字、词古代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又不一样,再加上学生与作者相距年代久远,作者的所思所想难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都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背景知识的渗透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以十年为一阶段,从每一阶段中精心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诗句,将这些诗句的意思和陆游生平打印出来让学生预习,让学生提前置身于陆游强烈爱国之情的“场”中,课堂上教师再将资料进行适时地运用渗透。这样做都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降低了理解感悟的难度。

例如课堂上导入部分的五组诗句和课末两组诗句按年龄段排列,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按照陆游生平足迹来寻根溯源的氛围,而且这几组诗更是理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强有力的注解。在理解“不自哀”时,重新拿来陆游五十多岁和四十多岁的诗句来作为注解;在理解“戍轮台”时,重新拿来陆游三十多岁和二十岁的诗句来作为注解;在课即将结束时,又将陆游十几岁时立下的壮志“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和《示儿》首尾贯穿,以涵盖陆游的一生,从而成功地诠释了“亘古男儿一放翁”。以陆游的诗来注解陆游的诗,这比任何解释则更具说服力。

二、精心创设情境

理解古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景再现,要实现情景再现就得靠想象,而想象不是凭空就有的,这就要靠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境再造。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想象,感悟,最终达到忘我的境界,实现与作者的换位。所以,音乐烘托出的气氛,教师的激情讲解,尤其是整堂课以陆游的诗作贯穿始终,而每一句诗作又会为学生再现一种情境,这一个个情境组成了陆游的生活空间。学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走近陆游,与诗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对话。所有这些,都“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了学生与诗人的自然换位。此时,学生已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了。尤其是学生在想象“戍轮台”这个词的画面时,当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及时出示“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犹如横空出现的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巨幅画卷,将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三、以“浸润”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考虑到本节课学生可能是第一次运用“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我首先告诉学生画面的元素:颜色,声音,感受;告诉学生画面的来源:诗的注释,亲身经历,看过的图画,看过的影视。紧接着我给学生搭建了感知、尝试、体验、掌握这一方法的平台——先用学生最熟知的《静夜思》来切入,由于学生理解这首诗的诗意,所以教师示范性的描绘诗中的画面时,学生容易感知接受,并由此初步感知怎样把诗句变成丰富的画面。接着,又半扶半放地指导学生把刚刚学过的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想象成画面,给学生提供了初次尝试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基本上就能轻松地学会这种方法,这在课堂进行中也得到


了体现,尤其是学生通过“僵卧”一词看到的画面就非常的生动。

但在想象“戍轮台”的画面时出现了问题。或许是学生初次使用这种方法,不能得心应手;或许是守卫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的想象不够丰富,尽管老师及时进行启发引导,效果还是不佳。而“戍轮台”是本首诗的“诗眼”,是贯穿整首诗的主线,也是陆游毕生的追求,所以“戍轮台”三字非讲“透”不行,非讲“精”不可。这里教师主讲偏多一些。

四、吟诵悟诗情

每一篇古诗都包蕴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诗独特的神蕴、意旨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语句来表达的,诗的深远的意境也是无法用语句来转述的。有时学生想象到的画面很生动,但由于他们语言尚不丰富,所以在描绘时反而将生动的画面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只有靠诵读,反复地诵读来达到解读诗的意境的目的。让学生在读中入景,读中悟情;在读中品味语言的内涵、节奏、语感。学生诵读古诗需要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仅仅凭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教师的范读。而简单机械的范读不能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最高境界的范读应该是不让学生感到:老师要我跟他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范读我采用了和学生合作读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因为自己的参与而用心读,他会读得尽量好;老师读的部分他又会满怀期待地,认真地倾听。此时老师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感情的跌宕起伏,诗句的节奏都悄无声息地流淌进了学生的心田,浑然不觉老师的“教”

另外,诵读古诗也要运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置身于想象的情景当中,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让每一遍的诵读实现质的提升,情的升华。在读中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共鸣。

但在最后四次情景诵读中,我没能根据学生读得情感不到位而进行及时指导。这是本节课的又一败笔。今后定会改进!

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古诗教学,就会创设出灵性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41fac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