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学习压力的心理论文 《浅谈如何缓解高考压力》 摘要:高考是对莘莘学子的一场严峻考验,在这种压力下,有的厌恶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化压力为动力,在压力下充实快乐的寻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满足感。其实,压力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看待,如何调节。 关键词:学习动机 效率 高考压力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压力也是连贯的,压力推动着我们前进,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面对着脱离母体子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吃饭、走路、说话、表达等等的压力。小学、中学的压力来自学习、与同学攀比、交友和做游戏的能力。 怎样叫成才?考上大学才是成功么?父母的观念没有更新,还沉迷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迂腐教条中,没有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要来给孩子选择成长之路。其次是中国命题式和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读书的机器,却高分低能。这两个原因造成中国的父母和孩子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有好多好多种,人也能以各种方式成才成名,考大学只是其中的一条路,而且也不是路的终点。在高中毕业面对抉择之时,上大学不是你唯一的选择,却是你最好的选择,但并不是说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了。那么,我们如何面对高考呢? 一、明白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动机低,效率低;动机高,效率也低;中等程度的动机才能成就最高的效率。 动机是主观的,即是我们可控的,而压力却是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的如社会、教师、父母所给的压力,内在的是自己施加的压力。外在的压力不论多大,如果不通过思维下命令给自己施加压力,也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压力是可控的。每个人面对高考都会有压力,但为什么有的重压下成绩不断提高,而有的却没有动力,甚至连高考都不想参加呢?这是因为对压力的应激反映不同,适应力不同。心理压力加重,会带来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性:1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2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身心疾患,贻害身心健康。产生消极的心理应激方式的原因是:1对自己期望过高,看到成绩低,做错了题就着急,或者干什么都没心思、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2是把高考看得过重,以为考上考不上是天差地别的距离。 二、确立适当的期望值 因任务难易不同,期望的高低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完成高难度任务时,期望越高,给自己的压力越大,则效率越低,完成任务越难;当完成简单任务时,期望越高,压力中等,效率高,更易完成任务。高考考察的不仅是智力,还考察学习策略、知识储备、自我管理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每个同学目标不同,所以高考在同学们心目中都是一座较难攀登的大山,同学们要客观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学会接纳自己,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保持良好健康的情绪。不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轻松上阵,才是制胜之道。 三、淡化高考结果对现阶段的影响,注重过程 如果同学们觉得高考将决定你的一生,而你的学习成绩又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很低,或者虽然你成绩不好,但你觉得一定得考上,那么你会非常焦虑,甚至会失眠、抑郁;如果你认为高考决定你的一生,做每个题时生怕丢分,犹豫不定,那么即使你成绩再好,这种心理也会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如果你把高考作为一次检阅,知道考多考少不仅与努力程度有关,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运气、题目难易、阅卷老师个人理解因素等,那么你的学习是从容的,不会被别人做题、学习快慢多少而左右。 四、把握好每一天,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有的同学感觉考试近在眼前,非常焦虑,自习时,那门功课都想学好,拿起物理书又想看化学、做着历史题又想到政治还有题没背熟,此时任务多,一定要做到目标专一,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步步来,根据自己情况给每门功课合理安排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劳逸结合 我接触过一些同学,到高三了,总是告诉自己可千万别再浪费时间了,高一高二的时候因为某某原因,没有好好珍惜时间,现在不但要珍惜,还要补过来,学习态度多好啊!可结果呢?不但该补的没补过来,该珍惜的却因为心情太紧张而没有充分投入。 充分利用时间这是应该的,但什么叫充分,是不是每分每秒都在学习,才叫充分呢?当然不是,如果那样的话,只能让你事倍功半,更何况你做不到。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用脑和不科学用脑造成的。大脑疲劳过度的突出表现是情绪的躁动、忧虑、厌烦、倦怠甚至感到无聊,产生不良心境、厌学等。到了高三,大多数学生不再参加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大量练习,违背了用脑卫生,结果适得其反,成绩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下降,从而有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自认为脑子笨、不如别人,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头昏脑胀、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都是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大脑活动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限使用就会走神、疲劳。课间应注意休息、放松,中午午睡,晚上少开夜车。 六、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生活 俗话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最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能减少痛苦。当与老师交流时,老师能给你指点;与同学交流时,你会发现你的焦虑、忧愁同学们也有,就会减少你的痛苦。 在人生这段重要时期,考察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考得更是体力和心理素质。面对高考,产生焦虑是必然的,但焦虑大小、焦虑程度我的地盘我做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88b143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