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

时间:2022-09-27 15:04: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

论文

在一些特殊典型的民族地区,静态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总体来说,或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动态保护。因为动态保护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应该以保护、继承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目的。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一种含有特殊调式或节奏的音乐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会激起聆听者极大的兴趣。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这种心态在音乐需求方面的反映,就是在城市中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音乐热潮:《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萨顶顶的《天地合》等“新民族根源音乐”得到普遍好评;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还特别加入了原生态唱法,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走进我们。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动态保护,也就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继承性这一问题。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艺术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传统。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应该保持它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在室内演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如普米族的歌曲有些是在山坡上唱给妈妈听的,有些是在星空下唱给心上人听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甘、青、宁地区的“花儿”,可以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是男


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唱的歌,表达率直自由。正是由于这一点,一般不能在长辈面前演唱。这样一来户外便成为“花儿”的集散地。由此可见,首先走进田野,用博物馆的方式把它们保护起来,采取全面收集、集中贮存、科学管理的方法,使其保存对象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养与维护,接着就是对它们进行继承。

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内容和形式的继承在内容方面,前人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在后代人的艺术中都有所表现。虽然这种继承并不都是直线上升的,但最终会被后人继承下来,并加以革新和创造。在我国的汉族及少数民族音乐中,赞美劳动、表达爱情、赞美自然等的歌曲代代相传,直至今天仍成为各民族音乐艺术及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如云南楚雄彝族的《查姆》是讲述天地、日月、风雨、人类、万物起源的一部创世史诗,当地彝族人民将《查姆》作为本民族的历史来看待,逢年过节、婚丧祭祀、播种收割、起房盖屋、都邀请毕摩来演唱,追忆先民含辛茹苦同大自然斗争的业绩,缅怀祖先披荆斩棘建立家园的辛苦,由此来教育后代,启迪子孙继往开来。

艺术的形式和技巧方面,任何时代的艺术都要求作品在形式上完整、和谐、优美,并且要求艺术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艺术在形式和技巧方面的历史继承性就更突出。如普米族的“十二调”―“打跳”是当地非常普遍的歌舞形式,“十二调”每调配合一种舞步,领舞者手拍羊皮,其余人弹奏四弦随歌起舞。这种“打跳”的形式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其中转圈跳舞的形式体现了古代原始人联袂而歌,转圈而舞的古老的艺术形式。

但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应该遵循批判继承的原则。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在继承时应该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有选择,把那些最具魅力、最有价值的音乐加以保留,并发扬光大。

总之,我们所言的历史继承性实际上包含了保存与发展两方面的内容。既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音乐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其传承出现断裂,在中国音乐的语言体系中依然保有其独特的成分。

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发展,不断受到其他民族艺术的影响。各民族音乐艺术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不断向前发展的。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它代表了不同民族的特色。如红河彝族的青年几乎每个人都是通过谈情说爱的途径进入社会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生活体验,就是“吃火草烟”。“吃火草烟”,是彝族青年男女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俗活动,其形式是在“公房”(许多少数民族专门用来谈情说爱的房子)群体聚会。聚会时,男子吸水烟筒,姑娘装烟点火,边吸烟边点火边对唱曲子,用歌“款”(云南方言,即讲,说的意思。)“白话”(云南石屏彝族的方言)跳弦。“款白话”夹歌夹叙即兴发挥,押韵生动,流利自如,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的发展,都必须使该民族具有特色的音乐发扬光大,只有让本民族的音乐特点充分展示出来,才能既受到本民族的欢迎,又以其特有的风格特色闪耀于世界艺术的殿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b58819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