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规律的日本语能力测试Nl指导策略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认知规律的日本语能力测试Nl指导策略 作者:李慧 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3期 李慧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河南焦作 454000) 摘 要:本文对日本语能力测试N1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有效的N1指导策略应当符合认知规律,并能促进应试者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先N2后N1、输入输出并举、注重认知语言学理论导入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认知 N1 指导策略 输入输出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 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1(c)-0163-02 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针对世界范围内的日语学习者设置的一项国际性日语水平考试,自1984年实施以来,其受关注程度逐年升高。是否通过一级成为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时的一项重要指标。从2010年起,日本语能力测试的题型以及考查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如下:考试级别由原来的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变为N5(新五级)、N4(新四级)、N3(新三级)、N2(新二级)、N1(新一级):N1考查的水平稍高于原来的一级水平;考试题型由原来的“文字·词汇”、“听解”、“读解-文法”三部分变为“语言知识(文字·词汇·文法)·读解”和“听解”两部分;考试时长与分值比例发生变化;听解部分所占比重由原来的1/4增加到1/3。改革后的N1测试倍受瞩目。长期以来,日语教学研究界对从应试者角度出发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应试策略的探讨持续升温,但对于从测试指导者立场出发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指导策略的研究却屈指可数。我们在N1指导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基于认知规律的N1指导策略,现予以总结。 1 先N2后N1的渐进指导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系教授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靠获得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产生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用公式表示为“i+1”。即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假设为“i”,把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假设为“1”。学习者拥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i+1),语言习得才会产生。同时,他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指出,学习者的语言习得,除了可理解输入的量不同外,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感等情感因素也在发挥作用。这些情感因素统称为“情感过滤”因素。换言之,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促进因素;情感过滤则是语言习得的限制因素。鉴于此,我们在N1指导过程中,采取了先N2后N1的渐进指导策略。河南省内高校日语专业普遍于大三第一学期集中备考N1。此时学习者的普遍语言能力介于N2与N1之间。倘若直接备考N1,N1级程度的语言输入对学生构不成有效的可理解输入,学习效果会打折扣;同时,难度过大的语言输入还会造成学生自信心受挫、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学习者“情感过滤”过强,同样会影响备考效果。 2 输入输出并举的指导策略 研究者在关注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输出的作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二语言教育专家Merrill Swain教授提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基于以上输入输出假说,我们在N1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输入输出并举的指导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指导学生选购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N2、N1参考资料及近10年至15年以来的N2、N1真题试卷。充分利用N2、N1学习资料,大量输入N2、N1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充分利用历年真题,既将真题内容作为可理解输入材料使用,又充分利用真题中的听力、阅读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我们在N1指导过程中,严格按照N2、N1考试时间,对语言知识·读解以及听解两部分进行限时训练,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我们称之为“语言知识训练三步曲”、“读解训练三步曲”和“听解训练四步曲”。 语言知识训练三步曲即:第一步,识记加朗读。第二步,巩固练习。第三步,核对练习题目后整理错题、反复浏览或朗读。对于语言知识输入环节,我们建议学生制定出学习计划,循序开展;要求学生经常查阅日语辞典,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强调语言知识识记要和巩固练习交替进行;巩固练习则采取部分练习和整体练习交替进行的方式。 读解训练三步曲即:历年真题中的阅读材料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考试状态下的限时阅读,目的在于答题;第二遍,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摘取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旨;第三遍,细读。摘抄、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听解训练四步曲与读解训练步骤类似,即:历年真题中的听力材料至少听四遍。第一遍,考试状态下的以答题为目的的听;第二遍,以把握语篇材料主旨为目的的听。听完后尝试使用词汇或短句概括出该材料的主题;第三遍,以理解听力材料细节内容(词汇、句型、省略表达等)为目的的听;第四遍,根据对每题的掌握程度,逐句(或部分)听写出原文或逐句跟读出原文。 (2)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发音等器官能力,注重输入、输出方式的多样性。 以上的N2、N1语言知识输入环节,我们建议学生对使用该文字、词汇及语法的例句进行朗读;并推荐给学生N2、N1语言知识内容的音频资料;读解训练和听解训练过程中,不仅有阅读与听的过程,还有朗读、理解与内化吸收的过程,这种对视觉、听觉、发音器官以及对大脑能力充分调动的指导策略,切实保证了输入、输出的效果。 3 注重认知语言学理论导入的指导策略 从本质上来讲,认知语言学不是客观主义的,而是经验主义的。认知语言学主张:语言并不像镜子一样机械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主观地反映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之间的中介是人脑中的概念结构。语言基于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是对人脑中的概念结构的描述。认知语言学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差异性问题。笔者认为导入认知语言学理论,能够提高学习者的N1备考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词汇的原型义项;注重培养学生依靠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对词汇其他边缘义项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认知语言学词汇理论认为,词汇的各个义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原型义项为中心构成一个语义网络。原型义项由于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发展了其他边缘义项。基于此,在N2、N1基础知识中词汇部分的备考过程中,我们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词汇的义项,而是引导学生着重掌握词汇的原型义项,培养学生依靠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对词汇的边缘义项进行推导及合理解释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储存的图式对语篇材料(阅读材料及听力材料)进行解码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新图式、拓展图式范围。依据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研究者发现:有效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并不是阅读者(听者)对输入信息进行简单的、逐字逐句解码的过程,而是阅读者(听者)与输入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较之阅读材料(听力材料)的语言难度,阅读者(听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图式,对于理解语篇更为重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日语学习者对日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餐馆、邮局、图书馆、医院、机场、银行等日常生活中典型场景的图式模型储备程度与其读解、听解能力关系密切;甚至学习者的母语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对其日语读解、听解理解程度影响重大。 N1指导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大脑中储存的图式数量与结构、自身对图式的有效调动能力会极大地影响到其读解、听解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包括母语阅读和日语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来建立新图式、拓展图式范围,通过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来带动日语读解、听解能力的提高。 以上我们谈到的听解训练四步曲与读解训练三步曲中,提炼听力材料、阅读材料主题的过程既是锻炼学习者采取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语篇材料进行解码能力的过程,也是促使学习者充分利用语篇材料建立、拓展图式的切实途径。 作为成年的大学生,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具备较成熟的思维与推理能力,具有较为丰富的世界知识。在N1考试中,应试者的认知能力会发挥同日语知识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为N1指导者,我们有必要采取符合认知规律、并能促使备考者认知能力与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指导策略。以上总结了我们在N1指导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先N2后N1、输入输出并举、注重认知语言学理论导入的指导策略。今后我们基于认知规律的N1指导策略研究还将继续,以期为N1应试者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覃继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整合[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 [2]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语言与应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李慧.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日语能力一级考试的指导作用初探—— 以文字词汇以及听解部分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韦汉,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fde83c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