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盲人摸象”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作者:周海云 来源:《江西教育B》2020年第07期 “盲人摸象”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它告诫我们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盲人摸象”虽然有贬义,但作为人们认知新事物的摸索过程,可以为我们数学教学采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模拟“盲人摸象”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摸象”(自主预学)、“说象”(交流展示)、“成象”(运用总结)环节,就能多维度再现事物认知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摸象”:自主預学 这里的“摸象”是指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也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学。预学是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在预学单的指导下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预学的内容包括自学与尝试、准备与体验等基本形式。 自学与尝试,就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尝试解答本节课的基础性问题。而准备与体验,则是让学生根据导学单的要求,准备好新课学习必要的学习材料,如学具的准备、学具的制作等,并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动手操作,从而初步建立新知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通过导学单让学生自主预学。 1.学具准备。让学生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和与圆柱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和水。 2.大胆猜想。自学课本第33页,从学具中拿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把圆锥套在透明的圆柱里,猜一猜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3.实践操作。根据课本第33页的情境图,让学生用圆柱、圆锥相互倒沙子或水,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了自学、猜测、验证,对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摸象”的这个环节,不像故事中的盲人一样随性、盲目地摸,而是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预学单,学生依据预学单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学生是带着问题去摸索探究知识。 二、“说象”:交流反馈 盲人“摸象”后的“说象”,反映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学生预学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小组内反馈交流学习的收获,这一环节处于“说象”的过程、“说象”的状态。 1.交流展示。在小组内分享学习成果,学生的表达或许片面、粗浅,但是在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中“大象”被勾勒出来了,在交流反馈中解决了重、难点问题。如学生在充分预学“圆锥的体积”后,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反馈,分享自己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把圆锥装满沙往圆柱里倒,3次正好装满,说明了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也有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用圆锥装满沙,往圆柱里倒了4次才装满,并当众进行演示。 2.聚焦难点。在“说象”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反馈情况,及时聚焦学生存在理解偏差或认识错误的地方。在交流展示中,发现学生阐述不同的实验结果时,笔者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都是拿圆锥往圆柱里倒沙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这是怎么回事?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组织讨论、比较,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进行实验的圆柱和圆锥并不等底等高。在聚焦难点时,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与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等底等高”这一前提条件的理解。 在“说象”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的工作贵在启发,重在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成象”:运用总结 经历了“摸象”和“说象”环节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了雏形,还要让他们在脑海中更清晰地“成象”,即呈现知识的网络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检测与回顾总结是“成象”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课堂检测。有自主预学作为基础,课堂教学由“教师主观地教”转变为“教师有根据地教”,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分层次练习,对同一个练习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形成问题串。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后,笔者设计了以圆锥形沙堆为素材的问题串:一堆沙成圆锥形,高2米,底面半径为6米,这堆沙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把它堆成底面周长为18.84米的圆锥形沙堆,这堆沙的高是多少?已知每立方米的沙重1.4吨,这堆沙大约重多少吨?如果把这堆沙堆放在底面周长为18.84米的圆柱形桶里,沙堆的高是多少米?教师通过这一串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掌握情况,又进一步明确了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回顾总结。在学生进行了自主预学、交流展示、课堂检测后就要开始回顾总结,除了知识回顾之外,还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回顾,如请学生回顾在预学时哪些方面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谁的汇报对自己的启发与帮助最大,还有哪些新发现和新问题,等等。通过回顾总结,学生逐步改进预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盲人摸象”法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预学、交流反馈、应用总结、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失为数学教学的好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城南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d3ab46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