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有感

时间:2022-12-29 14:22: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有感

《社会分工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博士论文,是其开山之作。一开始他就显示了他反对单一的功利主义思维的立场,他指出社会是多元的,是由种种矛盾的部分组成的,是要适应相互矛盾的种种需要的,必须有一种限定与平衡。他选取的题目是一个经济学的对象,但他却要从其中找出非经济的内核来。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劳动分工并不是纯粹经济现象。

说实话,虽然学了两年的社会学,但看完一遍《社会分工论》之后,完全不知所云。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果然是前辈,不是常人所能参透的。之后,我再次读了一遍,这次我一边读,一边结合网上的一些资料帮助自己来理解,好让自己对涂尔干的观点和《社会分工论》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本书分为三卷:劳动分工的功能,原因和条件,反常形式。从目录看,思清晰的,但内容让人费神,可能毕竟是翻译过来的,有些语句总感觉很声色,不是那么的通顺,这时候不得不慨叹,真正想把社会学学好,英语一定要过硬,这样才能够与大社会学家真正的沟通。在本书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工,机械团结,契约团结,法律,反常分工等等。本书围绕这几个短语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

涂尔干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制定修改中。他认为在传统社会个人的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是社会团结的的基础;而在现代发达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个性化发展,以往的机械团结转变为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是有机团结的基础。在他看来,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这也就是说传统社会是靠大家的集体意识即认同感而表现团结的,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的发展导致集体意识的外延和力量有所缩小,用涂尔干的话说就“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范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涂尔干说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古代社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规范,所有人都遵从着一种社会观念,在现


代社会可能观念纷繁多样,所以就需要多种不同的方面的认同,由不同的集体所构成社会团结。

在传统社会,群体成员基本上都有着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表现为高度的同质性。随着分工的发展,职业活动变得更加专门化,社会的异质性日益增长,社会的凝聚性是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劳动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是由分工决定的,劳动分工的道德属性使其具有整合社会机体,维护社会统一的功能。劳动分工也表现出很多病态的形式: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和不协调的分工,这些病态分工对社会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不仅病态的社会分工会损害社会团结,就是正常分工所带来的异质性和个人主义也会削弱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威胁社会的有机团结。

之后,涂尔干论述了分工的原因和条件,其中他讲到分工的进步与幸福的进步之间的关系。正常的社会分工是一种由职业专门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分化过程,而反常的社会分工不仅不能创造新的社会联结形式,而且能够引起社会动荡。首先,反常分工的一种形式是示范的分工,它主要表现为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资本家和工人的劳资冲突。这是因为,组织社会虽然在发展,但是生产的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一种社会失衡的状态出现了。而且雇主和雇工之间也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规范,因此各种利益之间和容易发生冲突。其次,强制的分工是反常分工的另一种情形。涂尔干以种姓制度为例,说明这种分工是建立在社会不公平的基础上,不仅不能形成社会团结,还会引起阶级斗争。

为了预防对有机团结的破坏,涂尔干主张全面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功能,因为社会危机实际上原于道德规范的缺失。他倡导尽力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来讲,也正面临着这样一种的道德缺失问题。一方面,传统的道德观念渐渐流失,而现代的道德观念却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西方价值观念的侵入,目前很多人都处于缺乏信仰、没有理想、盲目跟风的一种状态。对于处于特殊时期的我国,涂尔干的这部著作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a3eb154431b90d6c85c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