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后 反 思

时间:2022-03-30 19:01: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在这里首先感谢教研室的领导,我们的曹校长和陈校长,以及六年级所有的数学老师。大家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我简单谈一下这节课的设计环节:

一、首先,用3道练习题复习我们熟悉的数量关系,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效率;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

二、引出新课,观察表格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是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着重理解相对应和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着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着正比例关系。理解完正比例的意义,接着简绍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公式,再用复习的数量关系式说一说成正比列关系的表达方式,并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三、教学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再看定量,最后做出判断。

四、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特点的教学,用描点的方法,把表中的数量在图中描出来,并按顺序连起来。再观察正比例图像,寻找特点,解决问题。正比例关系图像是一条从(0,0)出发的无限延长的射线,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另一个量的值。

五、通过学习,完成对应的练习。1题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列关系,用来巩固对正比列意义的理解。2题是书上的做一做,系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用正比例的图像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际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从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在交流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让学生采取给同桌说一说的方式,自学判断老师的年龄与体重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三、在生活中运用

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于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归纳总结出了正比例的意义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一些正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四、在练习中提升

为了及时巩固新知识,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通过练习逐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的意义。

五、不足之处

但在教学正比例意义时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整堂课由于量比较大,虽然设计比较到位,但由于把握不够,显得有些着急,今后教学中还要努力改进。

六、疑虑之处

这堂课对教材中的几个概念,在理解上仍存在一些疑虑。比如,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相关量的两种量,课本上的概念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算不算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不相关,比如人到长大以后开始发胖,身高不变,体重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03826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