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时间:2022-12-14 19:2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吴仁康

校园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曾引起广泛的讨论,有人也称之为“隐蔽课程”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有意倡导的教育氛围,往往是在有意识的设计、精心策划甚至包装的过程中形成的。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成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基础,可以说,教育传播的是一定文化传统的精髓。校园文化所包含的校园价值观和校园精神,必然渗透到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并影响其终。校园文化是每个校园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气质与个性。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教育界流行着“北大大,清华清”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这两所全国一流名校走过岁月时留下的不同身影、不同气质和个性。

从内容讲,校园文化首先属于一种优良的学风。在知识面前“高山仰止”,是每个校园学子的义务与责任。在老北大,蔡元培与胡适之间曾发生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一场争执,在这场令人心向往之的学术公案中,胡适留下了“吾爱校长,吾更爱真理”的学术名言,蔡元培则身体力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条。时至今日,这种学风还深深地影响一代代北大学子。如北大的自由、民主之风,清华的求真、务实之态都是校园文化积淀的结果,这种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底蕴深存于北大和清华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心中,对他们的为学为人都有无言的敦促和砥砺。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更是蔡元培、梅贻琦等北大、清华校长们人格魅力、治校理念的无形结晶。国外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也在于这些大学的校长们都很注意校园文化建设,都注重弘扬历久弥坚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四类:第一类认为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生活(吴修艺,1988第二类认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徐建新,1989;第三类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存在方式(程振响,1989)第四类认为是指 学校的环境、气氛和风气(刘佛年,1989。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校园文化由学校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等因素构成。在此我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形成应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1 独立性。校园文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成,因此,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讲都有其独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并对校内的师生产生长期的固定的影响。我们常讲的“哈佛精神”“北大精神”即是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北大之所以有永恒的活力,就在于它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胸襟,它给北大的学子们提供了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的实践机会。凝重、活泼、绚烂、五彩的校园文化使莘莘学子们受益匪浅,“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天高海阔任驰骋。”德国的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将其称为“文化圈”。现代的“海尔人”等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都与此相类似。

2 扩散性。一个稳定的校园文化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向外界传递、渗透着它的精神、思想、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学校师生将它的文化一代一代的默默的传递下去。这种传递或是公开,或是潜在的无意识地影响周围的人们,无论你接受与否,它都在你身边存在着,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3、延续性。从历史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一般过程,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有其内在的继承性、承接性的特点,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独立性。 4 长期性。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种短期行为,没有历史的学校是形成不了校园文化的。这种文化的形成应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认可,并体现其特有的社会价值。



1


5 从属性。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同样脱离不了大社会文化的影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相反,恰恰是这种相对性,给校园文化注射了强有力的生机,这正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前进的动力。这体现了它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社会亚文化。当然,学校并不是一个桃花源,它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少人说,校园文化,有时就是社会大众文化的翻版或复制品。不过,当我们遵循“良知先行于大学”的信条之时,校园文化,往往会给墙外的社会吹送去一股股清新的风气。 三、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长期培育的结果,建设校园文化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以下几条途径: 1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者,环境意识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隐性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小而言之它这是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含,是整个校园理性光芒的浓浓的细雨,它会让任何知识与集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校那种独特情调和氛围的熏陶。一处理想的校园,不仅要求建筑的布局合理,各个部门排列有序,而且要求把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组织充分利用起来,按照校园的总体规划,根据校园内地形、地貌进行巧妙的设计,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枝繁叶茂,恬静优雅的环境。

2、巧妙地布置教室。教室是教师工作、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进行精心设计。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教室内外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他所领导的学校中,到处摆放着鲜花,对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发挥黑板报、墙报等宣传栏的文化载体功能。黑板报、墙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外各个学校尽量挖掘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将“一面不会说话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追求。 4发挥校园广播的舆论宣传作用。办好广播站,利用网络的宣传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最便捷的途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层次高、理性色彩浓、信息服务优势,通过舆论导向,是校园文化建设向优雅、高尚的格调发展,让催人向上、活泼严肃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为主流。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校园活动。节日期间,组织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艺术节,试办演讲、书法、绘画等作品展览,举行文艺汇演。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和拔河、跳绳、篮球、乒乓球的比赛。还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让具有艺术特长的同学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所爱的艺术活动中施展它的特长,发现和创新。

四、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流于表面的主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为搞个艺术节、文化节便是具有校园文化了;二是由于急功近利,只顾轰动效应,是属于“政绩工程”。这是当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定的社会因素(跟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利益至上、急躁的心理有密切联系)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继承性,连贯性。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也应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这需要一代代的师生、一任任的校领导的共同的努力。一个学校的立校宗旨、政策和原则应在各个学校的管理者手中代代相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基础。当今的问题便是一任校长一个样,任职三年便走人,三年想干出点成绩,想在任期之内见成效,能做什么呢?除非一个学校的建设方针、政策象国家的宪法一样,下一任领导不能轻易地更改,但这谈何容易!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都不超过五年!

3、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立体建设。不可否认,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b37624a5e9856a561260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