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学生如何发“f”和“h”,“an”和“ang”这两组音的问题 1.f和h 日本人的音标里没有英语或我们汉语里的那个牙齿咬着下唇发的“f”的音,他们类似“f”的音嘴型较扁平,在发“ふ”时牙齿不咬唇,只通过气流来发声,所以听起来不像。日语中五十音位图中有一个是“は”行,它的发音不像汉语中的“h”那样呼出较强的气流,是较弱的,所以就造成了日本人在发“h”时发不太好。 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日本语里的“ふ”分成前后2个部分来发音,前半个就是“f”,后半个就是“h ”。 我们也可以采用图示法、手势法和对比法。因为“f”和“h”的发音方法和部位不同, “h”是舌根接近软腭,气挤出,发“喝”的音;“f”是上齿轻咬下唇,送气,发“夫”的轻音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两者的发音。 2.An和ang 日本人读鼻韵母时,常出现读音不准的情况,例如“in”读成类ing音;“en”读成ing或[en],“an”([an])读成“ang”([ɑŋ]),“uɑn”[uɑn]读成“uɑng”([uɑŋ])等等。造成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日语元音舌位的影响。日语中ɑ[ɑ]、i[i]等元音的舌位与汉语近似音ɑ[a]、i[i]相比较,呈现舌位低、舌身偏后的特点。而据我们所知,在具体语流中,前后相连的几个音的发音必然要相互影响。因此,日本人在发ɑ([an])时,由于把舌位较前的ɑ[a]发成舌位较后的[ɑ],受其影响,前鼻音ɑn[an]也只能变成后鼻音ɑng[ɑŋ]了。相似的情况还有“in”、“uɑn”等。“en”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但还是离不开母语的影响造成的学习负迁移。因日语中没有舌面元音e[ə],因此.学习者较易发成与其相近的语音i[i],由于日语i[i]与汉语i[i](前、高、不圆唇元音)相比.呈现舌位低、舌身后的特点,受其影响,前鼻音n[n]自然就会发成后鼻音ng[ŋ]了。 “an”和“ang”的发音差别,对日本人来说很难区分和掌握,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借鉴日语读音,如“an”近似于日语“案内”的“案”的读音,“ang”近似于日语“案外”的“案”的发音。因为这里主要利用了“あんがい”中“あん”后面是浊音“が”,连起来就类似于中文的后鼻音“ang”,这比深奥难懂的说理要浅显易懂,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an”=“えん”,这个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え”的音,所以即使有些许的不正确,但是不影响大家理解,只会觉得他说的不标准,但是绝对不会再和“ang”混淆了。而“ang”=“あん”或者“ああん”。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发音方法来教学,通过比较“an”和“ang”发音的差异,从根本上掌握两者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发出正确的音。我们在这里强调“an”和“ang”发音时舌头和喉咙位置和运动的区别:“an”舌尖位置比较外,抵下唇,“ang”嘴张更大,舌尖往内缩腾空,发“an”的时候嘴巴张小一点,注意发完“an ”的时候嘴巴是有缩小的,发“ang ”的时候嘴巴张大一点,注意不要缩小,保持嘴形发出气。 外汉2班: 小组成员:叶飘飘,汪敏,魏琳钰 小组分工:叶飘飘负责搜集两组资料和整理成文 汪敏负责搜集“an”和“ang”的资料 魏琳钰负责搜集“f”和“h”的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b7035a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