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我国将结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要求,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意见》称,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城乡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也将作古,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观察人士指出,伴随着户籍改革深化,存在半个多世纪、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将不复存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此举是“重要进步”,不再以城乡标准划分户口,体现了改革的公平和正义,将促进实现公民权益的平等和一致性。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就此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的实质是取消城乡二元制度。应该说,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改革之一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通道,有利于促进社会结构变迁,推动橄榄形社会的建立。” 户籍制度改革被认为是中国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燕继荣认为,户籍制度是基础制度,对国家法治和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把多年来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统一起来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需要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1亿人落户城镇建新型户籍制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让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暂时没有落户的,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说。 实现这一大发展目标的时间点是2020年。 黄明表示,这一目标目的在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梦",融入城市社会,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对政策效果进行了整体评估,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存量和将产生的增量,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对未来几年进城落户人口总量进行了测算,实现这个目标是比较有把握的。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外出农民工已达到1.74亿人。竹立家认为,这项改革的根本好处是劳动力可以较少受户籍限制,更加自由流动。如流动人口可以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其结果将是推动他们更加大量地创造社会财富。预计新政落实后,对经济平稳增长极为有利,至少能再帮助我国经济的增长延续20年以上。 落户政策透露城市规模标准 《意见》明确,按照人口规模来划分并确定各类城市的落户政策。 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目前我国城市规模分为四个等级:20万和20万以下为小城市、小城镇;20万以上到50万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上到100万为大城市;城市人口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此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管理要求。 昨天发布的《意见》中,虽没有直接提出城市标准问题,但对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界定已变成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100万至300万(大城市分级一)、300万至500万(大城市分级二)和500万以上几个等级。 盘古智库小城镇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易鹏表示,这相当于明确改变了我国城市规模标准,其中还明确了城市人口范围,是“城区人口”数量,不包括辖区等周边地区。 易鹏表示,目前全国人口超500万的城市至少十几个,除京沪外,还有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但除京沪等超大型城市,其它城市还有人口承载力。 易鹏说,“京沪要疏解人口,现在有没有户口,人们都愿意来,重要的不在户籍,而是要把重庆、成都等发展较好的城市全面放开,自然吸引力增加,人们才愿离开京沪,到这些特大城市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cc260c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0.html